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牧川: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与国家前途

时间:2012-08-29 23:01:18 作者:牧川来源:爱思想阅读:9048


  

  一、改革渐成共识,怎么改却莫衷一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物质建设成就。不过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表现出来。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人民的日常生活等等各个方面都出现许多问题。

  在这样的局面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社会开始了关于改革问题的大讨论。今天,改革已经成为中国各个阶层的共识。中国必须改革,现有的发展模式无法持续下去。但是关于怎么改革、如何改革,却是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中国农村的改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1980年代改革之初,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今天,四个现代化已经很少提及,农业现代化更是遥遥无期。三农问题却已经成为国内的共识。

  

  二、三农问题是结构性危机

  

  1980年代中国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农民获得了一些实惠。进入1990年代,中国开始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农村地区被边缘化,三农问题愈来愈严重。

  2000年,37岁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总理写了封信。直陈“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自此之后,中央开始重视三农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03年免除了农业税。2005年10月,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非常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仅仅二十字,涉及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管理。但是却难以搞下去,效果不明显。因为缺乏主体。由谁来搞?怎么搞?方法是什么?

  集体经济解散之后,农村地区已经沦为一盘散沙。一户一户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早已经成为一片片飘零的树叶。原子化的小农户,根本无力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地方政府在GDP主义的逻辑下,宁愿卖土地,搞房地产,却不愿意对农村长期投资。农村是烧钱的地方,见效慢,产出少。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政府在提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时,都会讲“要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千方百计,一次次强调千方百计,恰好表明我们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无计可施。

  时间进入2012,农村的面貌究竟如何呢?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增加了,农民的税负减少了。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走向根本改善的发展迹象。城乡差距正在扩大,而不是在缩小。农业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虽然粮食产量出现8年连增,但是粮食问题、粮食危机却越来越被提高到重要地位,因为农村和农业都已经出现结构性失衡危机。

  1、当农民看不到前途,当工人也看不到前途

  当农民没有前途,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当工人也还是没有前途,新一代农村青年的命运正变得越来越尴尬。中国的发展模式,低技术、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对外贸易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打工,但是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企业无法提供给工人以高工资,而只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3亿农民在沿海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打工,但是却无法在城市安家,同时他们又不能回到农村,因为农村实在是没有任何前途。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再怎么折腾,也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2、农业后继无人,80后90后基本不会种地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素质不断下降,种粮收益更是愈来愈低,农业后继无人。著名三农学者李昌平曾指出,1990年代,中国人种地是3899部队,是妇女和老人。进入21世纪,种地的则是99部队,是老人。最新资料显示,全国农村有5800万留守儿童,4000万留守老人,留在农村的全成了老弱病残。农业劳动力从1991年3.91亿人,下降到2009年1.5亿人。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的调研,农村常驻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了30%,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平均年龄达到57岁。农村劳动力中50岁以上者占到大部分。

  笔者调查发现,“70后”农村青年种地的已经很少,“80后”农村青年基本不会种地,“90后”就更不用提了。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涨价,人工成本涨价,农业效益下降,种粮收益更低。农民不愿意种地,抛荒、撂荒现象比较严重。多地已经出现农民积极卖地的现象。

  如此一来,一个巨大的问题便出现了。等到平均年龄57岁的农业劳动力干不动了,退休了,谁来种地?

  3、粮食产量8年连增,粮食危机依旧严峻

  虽然中国粮食产量8年连增,但是粮食危机依旧严峻。虽然大米、小麦、玉米的自给率都在99%以上,但是油料作物的自给率却非常低。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5480万吨、食用油670万吨。2011年进口5240万吨大豆、627万吨植物油、50多万吨猪肉在内的200多万吨猪肉产品。

  2010年粮食总产量54641万吨,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创纪录的57121万吨,达到2020年规划水平。粮食产量看起来很高,但是如果计入大豆和食用油、肉类的进口,从重量来看,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仅仅还不到90%。如果再考虑大豆为高蛋白高热量低产量的谷物(大豆不仅榨油,而且豆粨也是动物饲料,是人的间接食用口粮),那么中国的粮食和油料自给率估算还不到80%。

  另外,中国西部地区很多人的肉蛋奶消耗都比较低,如果这些人的肉蛋奶消耗增加,那么中国粮食需求的缺口还会增加。

  中国现在未出现大规模的粮食问题,这是因为国际环境未出现大规模动荡。一旦国际环境发生巨变,粮食问题就会成为天字第一号大问题!

  4、农业的客观环境、硬件环境变得越来越差

  农业的客观环境、硬件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化肥农药滥用导致土地质量严重下降,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增产的路子已经走到尽头,水资源短缺矛盾愈来愈凸显,农业抗灾能力不足。因为农民的劳动力素质低,种田意愿低,因为家庭联产承包的小农户土地太少、资源太少,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应用,生态农业难以发展。

  中国人种地球7%的地,却消耗全球35%的氮肥和30%以上磷肥、钾肥。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1978年的58.9kg/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466.67kg/公顷,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2527.4kg/公顷增加到4872kg/公顷。2009年单位面积施肥是1978年的792%,但是粮食单产却仅为193%。

  尽管我国是磷矿储备大国,但按照目前的消耗量,品位在30%以上富矿仅够开采20年,中低品位的磷矿破坏情况比较严重。钾肥的情况更严重,钾肥自给率不足40%。中国每年消费钾肥实物量达1000万吨左右,是全球最大的钾肥消费国之一,但钾盐资源探明储量只占全球的1%,现有储量只够开采20多年。一旦国际局势变化,进口化肥受阻,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农药污染也是公众关注的一大问题。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67%。2010年2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农业污染源已经超过工业,成为全国水污染的最主要因素。

  水资源短缺矛盾愈来愈凸显,全国多地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1978年之前长期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不过最近几十年,农田水利建设却很滞后。

  近些年的自然灾害,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冬麦区冬春连旱等,更显示出农业抗灾能力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推进。

  5、跨国公司大规模渗透,国有资本却对农业漠不关心

  国际跨国巨头正在中国大规模渗透,试图控制中国农业。大豆是第一个失败的大型案例,如今来自美国孟山都的大豆占据着中国80%的市场,国际巨头控制着中国80%的榨油企业。

  从2010年初开始的转基因和粮食问题大讨论,更是暴露了我国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农业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经济安全、科研体制安全、国家安全等诸方面的问题。

  当国际粮商在中国大规模收购粮食的时候,中央企业却得到指令,被禁止收购粮食,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时有发生。

  当国际跨国公司正在对中国脆弱的农业进行布局时,中国国有资本却对农村、农业、农民漠然视之,似乎农业不是中国的命脉产业。国资委所管理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似乎并不包含农业。当中粮集团开始投资房地产,当国家资本开始遗忘农业时,中国农村、农业、农民将会走向何处?

  

  三、三农问题关键所在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少、水资源紧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农村贫困,这决定了中国不能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超大规模的农场经营模式,也不能采取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补贴,从而维持小农户高收入、高价格的做法。中国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这一点已经是体制内外许多人的共识。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