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金建方:中国如何取得国际话语权?从张维为的观点谈起

时间:2021-07-13 16:27:54 作者:金建方来源:生态主义阅读:212291 访问专栏


  读了张维为教授关于«把中国故事讲得更透彻»的文章,感觉不尽然。张讲的只是他个人的体会,属于小道理,一种防御性的辩解——若想以此来帮助中国夺回国际话语权,仍远远不够。我想,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见习近平的“七一”讲话)。

  文章中,张維为教授认为: 应该改变"民主和专制"的语言范式,用"良政和劣政"的语言范式来取代; 要极力宣传中国在制度上的绩效表现,并以此对比西方国家制度上绩效缺点,……等等。这些观点不失为一种个人的辩论策略。但作为国家整体的战略,则远远不够。因为听起来,有些苍白无力。中国难以用这套办法来主导国际话语体系。 我们知道,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用”民主共和”,来取代“皇权帝制”以及“独裁专制”,是历史发展的主导性潮流。这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而"良政"和"劣政",则是每届政府的具体表现。它取决于每届政府领导人的能力,以及施政方式。我们不能以特殊取代普遍,不能以个别来否定全局。所以,用这套语言范式,在国际上并没有说服力。那么,中国又该如何取得国际话语权呢?

  1、历史经验与话语权原理
 
    我们有自身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

  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为了夺取全国政权,打出“新民主主义”大旗,主张反独裁,反压迫,反专制; 主张民主,自由和共和。所以,共产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最终,把蒋介石政府推翻了,建立了新中国。在那个特定时期中,中共非常聪明地取得了国内外的话语权,并得偿所愿,成为执政党。正所谓:名正言顺,言顺事成。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之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抵抗运动风起云涌。此时,又出现了以马金.路德金为代表的黑人人权领袖,主张消除种族隔离。那个时候,中共趁机提出了: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口号,引导了世界舆论。 客观地讲,中共1960年代的宣传比较成功。即使到了1985年,我去美国学习时,在芝加哥的街头,还能看到这方面的口号和毛泽东的画像。其影响力之大,略见一斑。可以说,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中共以此而暂时性地取得了国际话语权。 另外一个例子也有参考价值。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的中国,深陷内乱,经济凋敝,人民贫困。为了取得国际话语权,中共又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对外宣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从而取得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最终进入了联合国。 "三个世界划分"是一个非常明智的理论创新。它影响深远,确定了从上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接近50年来的中国对外政策定位。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要想取得国际话语权,必须要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一定要审时度事,高屋建瓴; 并需要适时地提出具有理论高度的主张,以及创新性的语言范式。

  2、旧语言范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情况
      中国目前主导式的语言范式是"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些仍是中国对外展示的标签和面目。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国外人是怎么样看待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 我于1985年赴美国学习,之后一直居住在美国。对此,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而言,均是舶来品。从上个世纪初,这些思想经过俄罗斯革命之后,才逐渐地传入中国。但是,对欧美人来讲,"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则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产品。对此,西方人的体会应该是更深刻一些。至少没有语言翻译上的障碍。 173年前,马克思出版«共产党宣言»。宣言开篇之首,便把共产主义描述成幽灵。“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游荡”。今天,共产主义在欧洲、美国和其他地方,仍然是一个幽灵。而且还是一个众矢之的的"幽灵"。

  桑德斯是美国著名的社会主义者。他在竞选总统时说: 他主张社会主义,但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而是民主社会的社会主义。美国左派人士对共产主义,真是避之而唯恐不及呀! 为什么做如此反应呢? 人类是世间生物的一种。任何生物在这个世界上,其首要事务就是生存并繁衍后代。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是人类的本能与基本需要。享有自身的劳动成果,得到人生自由,更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不懈追求。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明确了:“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主张概况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财富将完全公有,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财富配给方式。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是一颗长青树。在社会实践之中,人们不禁会要问:怎样“按需分配”?谁来做公平分配?而“个人需要”又是如何被不断地界定与满足呢?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西方人又是怎样去看待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呢?

  历史上,以及今天的欧美人,普遍地认为: 如果实现了“共产主义”,人们创造财富的动能将消失殆尽,整个社会发展将会停止,人民会陷入普遍的贫困当中。而且,人民还会失去自身的自由,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当中。上个世纪,中国和苏联的实践,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于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所有制,“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时候,所有的社员都要到公共食堂吃饭,不允许自家开火,把自家的锅灶给拔了,把锅给砸了。结果怎么样?"三年灾害"一来,饿殍遍地,死了几千万人。后来,通过"三自一包",实行土地承包,生产私有化,才缓解了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所有制的生产方式被最终确立。实践已经告诉人们: 不仅生活资料不能公有化,生产资料也须尽量地减少公有化程度。 苏联实行公有制,其结果则是食品和生活用品严重匮乏,人们每天都要排长队,去购买食物。苏联的耐用消费品也很简陋,与欧美国家产品相比,远远落后。这不单纯是尼克松和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所议,更是我们亲身经历过,亲眼所见的事实。 落后必将被淘汰。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连同当时的东欧各国,纷纷倒戈易帜,做鸟兽散。这一至今都令人震惊不已的事件,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共产主义”试验,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欧美等国外人还看到:全民所有制实质上是国家所有制。而国有财产,又基本上掌握在官僚权贵手中。特别是在苏共时期。实行这一共产式的社会主义,容易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官僚特权阶层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自己享受高工资和高福利,随意大规模铺张浪费,预算没有实质性监控。而老百姓则仍然是普遍贫穷。有了病,因为无钱,通常情况下也得不到任何治疗和救护。 再看看那些意识形态学者和宣传工作者们。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放弃他们的工资收入,住房待遇,以及他们的存款,去践行他们所提倡的“共产主义精神”。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自己不相信的事情,却要让其他人做。这样的表现,能让人们信服吗?能以此而取得国际话语权吗? 我们在大学期间,曾经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共产党宣言»等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就是阶级斗争。马克思曾经设想,通过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再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历史上,恩格斯主持的第二国际,将暴力革命理论修正了。主张工人阶级通过议会斗争,也可以掌握国家政权。工人阶级可以运用民主政治,来逐步的改造社会。再使之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中。二战后,欧洲实行了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主,民主社会主义为辅的混合经济模式。其结果如何?大家已经看到。 近年来,欧美国家内部各阶级之间,各族群之间,各宗教之间,甚至各种族之间,矛盾开始日益激化,斗争越来越尖锐。中国社会也同样。各族群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有的人,甚至再次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官僚资本主义"的概念,主张要在中国搞社会革命,把斗争的矛头直指执政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

  对任何国家而言,公然煽动社会冲突,鼓吹暴力革命,都是不能容忍的。这也是共产主义一直作为"幽灵"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