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一年蓄留4个昆明湖,年底前覆盖20%建成区

时间:2020-05-10 14:39:32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7日晚,京城迎来立夏后的第一场雨,经过小雨的滋润,空气格外清爽。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样的海绵城市建设愿景,如今已逐渐在辖区19.36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内成为现实。今年,海绵城市进入第一阶段收官之年,全区已在建成区完成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道路、防洪排涝等海绵新建及改造工程107项,片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4.2%,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每年蓄留的雨水可以灌满4个昆明湖,改善了城市内涝问题,提升了居民生活环境。预计年底前,20%建成区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21.jpg

后北营安置房小区充分利用了海绵城市理念,小广场下雨不积水,清爽干净。

公园草毯“喝”掉雨水

8日一早,记者来到运潮减河公园,虽然小雨仍在淅淅沥沥下着,但是丝毫不影响晨练的人们。“淋着雨,看着周围的花花草草,呼吸着新鲜空气,多惬意!”住在附近的居民刘小慧说,别看下着雨,公园里没有一点儿积水,“海绵城市真是名不虚传。”

公园里,饱满的线形叶子连片生长,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草毯。轻轻拨开草面,露出一个个长方形的一体化草盘。据区海绵办工作人员介绍,植物下面依次是基质土、过滤的无纺布、用来吸水和过滤雨水的陶粒层和2厘米的储水层。这也是为什么下着雨,可地面基本没有水渍的原因,雨水基本都被这些草毯“喝掉”了。

公园步行道采用的是双层透水沥青,沥青颗粒的嵌合缝隙较大,可使部分雨水直接渗入到地下,路面与下凹绿地的标高差距是25厘米,相较普通绿地可以承接更多雨水。记者细看步行道和绿地之间的路缘石,发现石上还有孔隙,具有排水功能。地上有可见的孔隙,地下也藏孔隙。下雨时,雨水会经由地下的孔隙流入空心的排水路缘石中,路面上未被渗透的雨水则从地上的孔隙流入排水路缘石,而后一起经地下排水管引到下凹绿地进行滞留净化,养护绿地。

近几年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全区不少公园都注入了海绵化建设理念。按照发展蓝图,今年新建的新地家园森林公园、小杨公园等12处公园都有“海绵体”,这些公园的绿化对城市海绵化改造和调蓄雨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区小广场变吸水海绵

从运潮减河公园向东2公里,记者来到月亮河城堡公寓,小区临水而居,被运潮减河和北运河三面环绕。“地势低洼,以前一到下雨不但没法儿及时把水排出去,外面的水还直往小区灌。”居民李超越告诉记者,“小广场积水尤其严重,老人孩子雨天都不敢去。”

2018年以来,海绵化改造一直在小区中紧锣密鼓地推进,广场、绿地、人行道……小区里不少设施都因之而变。眼下,下过一场雨后,小广场已变作了一块会“喝水”的大海绵,硬化地面换成了透水混凝土,地下深挖了一座蓄水池,可容纳200立方米雨水。广场四周还开辟了一圈草木茂盛的绿化带,学名植草沟,能够把四周汇集的雨水进行滞留、蓄存、净化。 植草沟中设置了几组生物滞留池,可暂时储存雨水,等暴雨过后再排出。

 22.jpg

运潮减河公园步行道采用双层透水沥青,可使部分雨水直接渗入地下。

在月亮河城堡,像这样的海绵设施还有很多。停车场重铺地面,改造成了透水停车位;通过微地形改造,原本位置较高的绿地成为集纳雨水的凹地;光秃秃的土地种上了耐涝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净化和蓄滞雨水……

住在这里的王珍珍正在和朋友打羽毛球,她告诉记者,小区“海绵改造”后,不仅景色变美,还能很好地吸纳雨水,真是一举两得。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后北营安置房小区,无处不在的海绵元素让这个小区显得与众不同。小广场内,水塘里的水草和美人蕉茂盛生长,水质清澈见底,它叫生物滞留池,雨水径流进入管网前,能通过景观区中的土壤和植被去除重金属、油污等污染物。而屋顶雨水经落水管收集后,汇流至小区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设施,也将再次经土壤、植被等吸收与净化。在广场散步的一位老人笑着告诉记者:“以前一下雨路上就会有积水,出行很不方便。现在下雨不积水,我这鞋干净着呢。”

试点区域实现小雨不积水

如今,不管走在街头,还是漫步游园,会“喝水”的地方越来越多。记者从区海绵办了解到,从2016年-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已经4年多时间了,很多城市都将2020年作为第一阶段的检验之年。通州区作为国家海绵试点,截至目前,19.36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已完成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道路、防洪排涝等海绵新建及改造工程107项,片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4.2%。2020年,全区20%建成区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十四五期间,在实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基础上,202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5%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2030年,全区80%建成区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届时,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新景,就将出现在北京的东边。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