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让“生命”成为资源,让“认知”自然变现

时间:2020-10-30 14:38:01 来源:谷利修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在一定年纪的时候,自然会启动。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生命是最好的资源,这个资源来自“真我”的醒来。

  01

  人生来为何有一双眼睛,两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两个胳膊,两条腿。长大了,读了人类进化史,人是从单细胞经过上亿年的进化而来,瞬间有种神圣高大上的感觉。

  完整的生命即完整的个体,当然不是完美的生命,这有很大区别。就好像我们看其它自然万物生命的神奇,每个生命带给人的视觉,感觉,嗅觉都不同。

  外在“美”从视觉角度上去看,美在其表,是眼睛去看。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价值观是不同的。为何不同?美在其心,是用心去看。

  传统思维认知,把“生”当作生命的真实,把“死”当作生命的空白。人活着才算生,人死了什么都没了,唯独那些死去还活在人们心中的人还活着。用老子话说,“死而不亡者寿”,身死而精神长存的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寿者。

  02

  “生命”是一趟神奇的旅行。

  人之生来有三件事,生存,生活,生命。传统思维“怪圈”,把生命界定在外,人生中只有生存与生活两件事。

  好比,我们去爬山,爬到山顶上才能一览众光余。人的思维与爬山相同,对生存与生活过度看重,把生命界定在外,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根本。

  没有对“生命”完整的认识,生存与生活只是生命的一半。只有一半的生命,却想要整个江山,属于本末倒置的活法。

  完整生命体系,包含了肉身生命,灵魂生命。

  深度领悟老子《道德经》文化,对“道”的认识原来是从认知生命开始。用普通话说,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想要的一切,是对自己生命的探底。

  “探底”即,知道自己是谁,成为自己,做自己的事。脱离了探底的人生,不一定有益,相反会有害。

  人活着,吃的不多,住的不多,却想要的太多。想要的东西能否为我们所用?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未知的,用不到的东西相反会消耗人的时间与精力。

  当一个人,把过多时间与精力,放置在一生未必用得到事物上。想想,我们要承受身体上的劳苦,精神上的辛苦,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03

  谁都有过年轻时候认识的局限。

  人类智力发达的时代,“年轻”并不单指年龄数字,而是年复一年的时间里,是否还心浮气躁面对人生境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寓意深远。没有开启生命的认知,我们对所学的文字都是一知半解。对当下时代来说,“个体”文化,最基本的功夫,是对文字重新认识。

  灵魂生命具有沉睡的记忆。

  这句话用事实来证明,说容易却不容易,能从人生经历中发现问题规律性,自然可见。如果,我们意识不到发生问题的本质,人生问题都会知难而退,无从下手。人活着,对发生问题没有解决能力。

  生命是不断推倒,不断重建的过程。

  生命最好的对待,就是保持独立性,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拥有独立自主能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04

  活着最好的状态,一是心安,二是身安。

  “心安”关乎灵魂生命的事。“身安”关乎肉身生命的事。

  人心不安,对思、想、意、识的认知偏离了道。人身不安,对衣、食、住、行的认知偏离了德。要想身安,效法大地的存在规律;要想心安,效法上天的存在规律。身心相安,就要效法道的运行规律。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这个资源具有无限延伸的功效。好比,人生病了,知道要吃药,可是吃哪种药,先要找出病因,才有可能药到病除。

  造物主为何,让天地自然万物拥有雌性与雄性共生能力?两者本为一体。男性身上具有悲苦之力,代表雄性。女性身上具有慈柔之量,代表雌性。

  一个人把雌雄同体的状态活出来,“他”不需要任何人的爱,但能爱任何人。小爱有情,把生命活出一半;大爱无情,把生命活出完整性。

  05

  善和爱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生活中,我们总会说,谁,谁,谁,很有能力,是人活的状态有力量,这种力量是由内而发的自然现象。

  “能力”具有独立承担形象,而“情感”具有依附攀比的色彩。一个人,把生存、生活、生命活出依附攀比的色彩人生时,生命的价值将会不断缩减,自然外在所得甚少。

  信仰佛家文化的人,常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修远用《道德经》文化来阐述这句话,色不具有形,自然没有象,是一切空,表达出灵魂生命的特征。如果,我们用肉身生命特征来表达,思想存在,落不到实处,就证悟不到结果。

  人的“情感”特征,就是有思想无行为,靠着依附攀比的心理,活在无明当中,慢慢就形成了自我欺骗。骗自己还不够,还要继续欺骗身边的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不会放过任何人。(不知者不怪,人们无意识的思想与行为,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之久)

  06

  2020年开启了“认知”变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将要走上世界舞台。“认知”是不同思维模式的组合体,也是不同人思想的产物。

  外在一切物质都是思想的折射。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认知没有升级,思想没有成长,观念没有变化,别想钱的事。

  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生命是什么,是生命之间的桥梁,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07

  生存需要技能,生活需要步调,生命需要维度。

  人之生来有基本劳作技能,一学就会,如农作物劳动。更高的生存技能,那是个体思想折射出的艺术品,如手工业、音乐、舞蹈等。

  脑力劳作与体力劳作,无法用“金钱”价值观去看待,这是不同人的生存选择。脑力劳作虽然能创造更高的财富,但是离不开体力劳作的付出。

  人活着,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是生存的基石。思想艺术品价值是丰富灵魂的产物,并不代表高于体力劳作价值。

  思想产物不能把人类生命文化体现出来,变成一件商品,只会让生命价值低于物品价值,是反人类的行为,更是动物本性。

  同样,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之需,它的价值是为人类所用。当我们把这些所用之物看得比生命还高贵,人活着幸福指数有多高?

  08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活着”,“有命”,我们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真实性。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谁会把“你”的生命当回事。不把自己当“人”看,谁会把“你”当人看。本质,内心折射出的思想行为,是认知问题。

  一个不懂得“自爱”的人,想要寻求他人的“热爱”,颠倒梦想。人们最爱的人,永远是“自己”。如,父母爱孩子,是否属于自然爱,需要打个问号?以爱的名义去爱,永远不是自然爱,而是出于某种内心所需。

  人们不需要的人事物,想都不会想,更不要说有行为存在。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谈恋爱,结婚、生子,哪个不是以自己内心所需去想,然后去做的行为。

  “所需”是因,必然产生果。因果过程是自然规律,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又有什么是自己的对,他人的错?

  生命过程是自然规律性,是因果关系产生的各种问题。通常这个“因”都在自己身上,我们意识不到的问题在因上,而不在果上。

  佛家有句话,“菩萨畏因,凡人畏果”。还有一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人人内在那个“菩萨”不醒来,活在无明当中,无明会产生的问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找不到问题的原因,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09

  灵魂生命是内在的“真我“,肉身生命是外在的“行者”。

  只有把灵魂生命活出来,真我显现,才能照见人生中的问题。让思想改观,行为改变,生命价值有所提升。

  人活着最大的问题,是自我认知问题,如果对自己都不了解,想要了解外在的人事物,难如登天。

  人们所需来自内心,外在生命只是思想折射出来的行为。我们想要情,想要钱,想要名,想要权……这些都是来自内心的想法,内心是否真的想要,需要打个问号?

  人会因爱生恨,也会因钱生惧。当下时代,人们最想要的是“钱”。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处在哪个维度,自己与钱的关系处在哪个路口,只有内在“真我”知道。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我们需要与想要的都在自我“认知”的时空里。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