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韩俊: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解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时间:2020-07-27 13:21:37 作者:韩俊来源:爱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围绕“三农”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这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去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制定出台《条例》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了系统的规定,是新时代党管“三农”工作的一个总依据。所以说理解好这个《条例》,执行好这个《条例》非常重要。《条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到党管农村的方方面面。要通过学习《条例》的具体规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做到学深悟透、学以致用。《条例》对我们党的农村工作应该坚持的重要方针、基本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可以从九个方面来解读和理解。

  第一,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出台《条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这既是目的,又是总的要求,是党管农村工作必须要遵守的首要原则。

  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规定,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体制。要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政一把手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这方面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要认真地总结借鉴脱贫攻坚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党管农村工作要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党管农村工作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条例》提出要明确本地各级党委工作职责,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工作部门建设,确保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管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亟待完善和加强,在一些地方对党管农村工作还有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个别地方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放松了,党管农村工作的力度削弱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对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深刻用意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刻到位。

  《条例》对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的职责做了规定,任务就是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党委农村工作部门不仅要发挥决策参谋作用,还得抓落实。必须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农村工作队伍既包括农村干部队伍,也包括人才队伍。农村工作队伍一定要做到“一懂两爱”。《条例》对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县委书记负责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农村工作优良传统,也是一条好的经验。在县域范围内,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分兵把守,更要统筹协调,摆布好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县委书记不抓的话肯定落实不好。县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书记把农村工作紧紧地抓在手上,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线总指挥。

  第二,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从城乡关系来看,确实存在着重城轻乡的偏向。一些地方可以说还具有一种城市中心主义的思维,资源要素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往城市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还是向城市倾斜。城市发展一马当先,乡村建设被甩在了后面。“三农”不能变成“一农”。从“三农”工作本身来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经济轻社会、重农业轻农村的偏向。我们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搞农业、搞农村经济都比较在行,打法、路数都很清楚,但是怎么统筹做好乡村文化、乡村生态、乡村民生、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一些地方招数还不是很多,统筹还不是很够。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必须把农民的问题解决好。当前,国内国外形势异常严峻复杂,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守好“三农”战略后院。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好,与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是分不开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成百上千万劳动力回到了农村。如果农村这个后院没守好的话,农民没有了退路,社会稳定就会面对很大压力。重农强农的信号要长期发、不断发,要把强农的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第三,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对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是一个永恒课题,一定要守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粮食一时多一些、少一点,是技术问题,但是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决不能让技术性问题影响战略性决策,必须毫不动摇地抓粮食生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实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当然,我们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粮食安全不仅是谷物的概念,现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就我们有限的水土资源来讲,什么都靠自己生产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国内资源生产满足不了,或者为土地等资源休养生息,不得不进口短缺品种,要建立多元化进口渠道,形成稳定的贸易关系,降低贸易风险。

  我们说适当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决不意味着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大政方针有任何改变,决不能将此误读为可以放松国内粮食生产,那就会误大局、误大事。今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今年,农业农村部经国务院批准将粮食生产目标下达到省级人民政府,要求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年初我们提高了籼稻的最低收购价,发出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我们统筹资金支持早稻生产,督促各地稳面积、稳产量,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经济界委员会联组会议时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前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时,又提出要确保全年粮食获得好收成。

  我们要毫不动摇抓粮食生产,也要防止到处调减粮食播种面积。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在异常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前,在粮食问题上一定要保险系数打得高一些。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闪失,关键是把粮食产能切实保护好,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2010年到2018年,我们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基本稳定在70%。这一时期,玉米播种面积增长比较快,由5.24亿亩增长到6.32亿亩,增加了9400多万亩。小麦和稻谷的播种面积保持稳定。201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是17.41亿亩,比2010年多了,但是比2016年少了4000多万亩。要毫不动摇地抓粮食生产,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过度非粮化或者过度非食物化。

  第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新时代工农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明确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为党管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四个优先要成为全党抓“三农”工作必须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要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总的来看,“四个优先”落实力度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限制仍然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还比较突出,乡村振兴的人、地、钱要素方面的制约仍然很大。落实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要瞄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瞄准关键性的改革事项,推动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从今年来讲,当务之急就是要扭转农业农村投资下滑的局面,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投资规模,扩大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用于“三农”的投入,特别是要努力争取扩大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