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让完整社区成为幸福生活的港湾(评论员观察)

时间:2022-11-25 11:04:36 来源:人民日报阅读:338573


  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不仅需要相对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还要注重由社区到街道、区域乃至城市治理的分工衔接

  社区作为群众共同生活空间,是居民对一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直接的纽带。提升社区服务设施的便利度、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有助于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

  完整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对于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实际上正是完整社区所要追求的目标,即居民在社区就可以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这意味着,完整社区不仅要有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公共设施,还要配建便利店、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更要通过良好的社区治理以及智能化服务,提升社区的舒适度和居民的归属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当前社区建设水平与人们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仍有差距,一些社区还存在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覆盖面不广等问题。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是对民之所盼的回应,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要以人为本。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要着眼于重点人群,营造全龄友好的生活环境。老人和小孩作为社区最常住的居民,在社区时间最长、使用设施最频繁,是完整社区建设需要优先满足、充分保障的人群。正因此,《通知》在强调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求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这是很好的着力点,也是群众关切所在。

  社区是公共服务的“最后一百米”,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不仅需要相对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还要注重由社区到街道、区域乃至城市治理的分工衔接。《通知》提出,要将邻近的完整社区统筹为活力街区,配建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等设施,与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使街道和社区两级公共服务衔接起来。可见,建设完整社区,不仅要把各类资源、服务向基层倾斜,还要强化社区的服务响应能力。近年来,各地加强智慧社区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类设施和服务互联互通,提升了社区解决“关键小事”的能力。比如,北京市大力推广“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机制,社区依靠这一机制解决了不少难题。这样的治理机制,与建设完整社区的要求十分契合,可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融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国居民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社区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载体。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围绕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定能让完整社区成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让群众感受到民生关怀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5日 05 版)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