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美媒:2021年中国获得更大话语权,“生态文明”“地球生命共同体”就是绝佳事例

时间:2021-11-25 07:24:42 来源:环球网阅读:3264


美国《外交学者》11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寻求更大“话语权”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转变继续引人关注,但鲜有人认识到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性质和影响力之变化。一些人认为中国仍不擅长运用软实力,与外部世界沟通不畅。但细察会发现,2021年似乎描绘了中国“话语权”的微妙增长。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就是个绝佳例子。中国似乎成功地运用了话语手段,确定了几个议程。“生态文明”概念进入许多讨论。此前,一百多个国家签署《昆明宣言》,将“生态文明”视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10月13日,昆明市,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COP15)通过《昆明宣言》。图源:视觉中国

COP26的第一天,英国发起“清洁绿色倡议”(CGI)。这显然是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发,更不用说七国集团峰会宣布的“重建美好世界”(B3W)计划了。重要的是,CGI和B3W都在模仿“一带一路”,尽管目的可能是与中国对抗或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凸显中国影响国际发展融资话语能力的提高。

这些事件表明,中国越来越有信心和能力来传播具有规范性影响的术语和词汇。中国的话语权显示出增强迹象。

过去二十年里,话语权成为中国政经评论家越来越多使用的热门词汇。这意味着在国际领域创造共同词汇,将中国提升到更有利的位置。为此,中国领导人鼓励外交官和官媒“讲好中国故事”。鉴于西方“中国威胁论”盛行,这项任务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将自己偏好的政治话语全球化的一些尝试,并不都成功。但这也表明,中国正处于提高话语权的学习过程中。“中国梦”的官方译法最初交替使用China Dream和Chinese Dream,但后来,后者牢牢取代前者。这一变化是个有意识的决定。这表明,在追求影响围绕自身崛起的话语格局时,中国对国际上的反馈做出反应并进行调整。

量化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并非易事。但在一个信息快速交流的时代,地缘政治观必须开始认识到文字和说法等作为国际关系构成要素的重要性。若不这样做,西方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就无法理解并应对中国话语权的攻势。对中国决策者来说,被倾听、聆听是中国上升至大国地位的重要组成。认识到中国关于话语权的观点,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北京的战略思维。它还意味着,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增长,西方的认知必须重新定位。

中国要成为话语权大国,仍有长路要走。尽管如此,在寻求更大话语权方面,中国正缓慢而稳步地取得进展。(作者胡格·琼斯,乔恒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