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牛坤玉 钟钰 普蓂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前瞻

时间:2020-01-11 08:29:07 作者:牛坤玉 钟钰 普蓂喆来源:爱思想阅读:12573


  对新发展阶段下农民诉求的研究还相对缺乏。现在很多地方制定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没有农民参与,以地方政府和企业诉求为主,甚至偏重形象工程(毛安然,2019),农民诉求被忽视(豆书龙、叶敬忠,2019),广大农民有进一步被排斥和边缘化的危险(吴重庆、张慧鹏,2018)。而现有公共物品供给并不能有效识别农民真实需求(朱泓宇、肖建等,2019)。农民诉求无法与乡村发展有机整合,农民必然没有参与积极性。要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站到农民的角度思考并制定策略(冯丹萌,2019),首要任务是明白农民需要什么。与城镇居民不同,自身特性、社会变迁、流动性特征都会影响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李红艳,2019)。王席席(2019)将农民基本需求分为农业生产、就业扶持、金融理财、医疗文卫、村务管理六大方面。在公共服务方面,陈秋红(2019)发现农民最看重的是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最不满意的是劳动就业和便民服务。但总体来看关注农民需求的研究还非常少。

  关于农民动员方式适用条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目前学者对农民动员的有效方式还没有形成一致,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能人带动,中坚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理想主体(杨磊、徐双敏,2018),通过采取典型引领、开展“农民讲习所”等扶志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民主体意识(豆书龙、叶敬忠,2019);二是组织或集体带动,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张照新、吴天龙,2019)、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陈秋红,2019)、其他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韩俊,2018);三是培训带动,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培训(豆书龙、叶敬忠,2019),提高培训质量(孟祥海、徐宏峰,2018),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发展能力;四是赋权带动,让渡农民在生产合作、自我治理上的空间(张大维,2019;毛安然,2019),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和经营权利(黄祖辉,2018)。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村庄经济社会背景不同,采取的动员方式也不同,但现有研究没有分析动员成功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和制度条件,不利于深入了解乡村动员方式、指导实践。

  四、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前瞻与研究重点

  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从理论框架、国际经验、历史维度以及个案研究等层面的分析较多,定量分析文献的研究普遍存在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发生机理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些文献题目虽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但实质研究内容与乡村振兴割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对未来研究从理论和机理建构、方法创新以及实证检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一)深入发掘和研究乡村振兴理论体系

  当前研究对乡村振兴相关理论的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深入程度不足。现有文献虽提出了人地关系系统理论、耦合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等在乡村振兴研究中的应用,但大多是对其他领域理论的简单描述和复制,与乡村振兴结合的紧密性不够、创新性不强。在今后研究中,应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特征和内在机理,结合“三农”自身特点,充分借鉴产业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研究成果,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的行为边界,推动乡村振兴研究的理论创新。进一步深入挖掘计划行为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人地关系系统理论等在乡村振兴研究中内涵和外延的运用,切实起到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和实践的作用。

  (二)加强乡村振兴的规律、趋势和效果评估研究

  当前研究主要以观点阐述类的定性分析为主,大部分文献采用定性观点表述、个案调查分析、历史经验回顾、简单描述性统计等方法,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开展和进一步推进,相关的研究应从观点性表述向发掘乡村振兴的机理性、特征性、规律性和差异性转变。应从单项个案研究向研究乡村振兴问题的趋势和规律性转变,应从定性分析向构建大样本数据库进行计量实证检验转变。未来应加强乡村振兴相关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和量化研究,建立乡村振兴效果评估以及影响因素数据库,探讨乡村振兴微观实证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注重计量研究与乡村振兴结合的紧密性,探究乡村振兴的规律、趋势和实施效果。

  (三)加强乡村振兴与其他“三农问题”的交叉融合以及有机衔接研究

  在研究内容方面,当前研究存在乡村振兴与其他重要“三农问题”衔接研究不够,相互割裂的问题。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等问题的互融互促以及协同衔接机制应是今后研究的着力点。开展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的互融互促效果评价、风险和矛盾的识别评价机制研究,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将农业、植保等关键环节与经济学分析手段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衔接评价指标的构建研究,评估乡村振兴与脱贫、粮食安全等其他“三农问题”的协同推进效果,识别内在的矛盾和风险点,推动“三农问题”的协同交融机制的构建。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人才专项“全球化视角下提升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与保障粮食安全研究”(ASTIP-IAED-2018RC-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牛坤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钟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普蓂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乡村发现转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5   首页 上一页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