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李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时间:2018-08-30 17:15:14 作者:李伟来源:爱思想阅读:7141


  观点提示

  ● 我们并非要一味固守原生态的绿水青山、过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而是要在发展中统筹经济、人口、生态,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协调、人类与大自然和谐,找到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路径,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 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都是在不断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取得的,更何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极大地焕发自觉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攻坚克难提供强大而不竭的动力。负重固然增加前行的难度,但如果处理得好则有利于行稳致远。

  ● 这个“窗口期”是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生态红利的机遇期,不是削弱或者剥夺部分地区、部分群体发展权和分享生态红利的闭门期。

  ●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遵循。

  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全局性、系统性、方向性、目标性,深入阐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历史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的生态福祉思想、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思想、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人民主体思想以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世界思想,我们要深入领会和认真贯彻。

  一是深入领会习近平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历史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人类文明更替历史表明,自然资源的充裕或者稀缺对社会生产、财富创造、制度变迁、民族兴衰都产生深刻影响。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经济停滞、社会崩溃、文明消失。无论古代王朝还是现代国家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人类在实践中逐步学习有效管理生态资源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历史,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不断进行协同演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洞悉古今中外人类与生态协同演化的历史,总结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规律,为中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历史性、前瞻性的指引。

  二是深入领会习近平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两者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哲学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整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的,内在、逻辑地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要通过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在极大丰富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三是深入领会习近平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思想。一方面,绿水青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人类文明产生和进步的基础,自然生态基础条件好、生态产品丰富而优质的地方,往往较早孕育着人类先进文明。金山银山所代表的生活条件和物质财富是人类的合理追求,但如果我们在发展中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没有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空间,再多的物质财富、再丰富的物质条件、再多的金山银山也无所用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我们并非要一味固守原生态的绿水青山、过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而是要在发展中统筹经济、人口、生态,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协调、人类与大自然和谐,找到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路径,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绿水青山还作用于人类的精神层面。马克思认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科学的对象,也是人类必须充分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绿水青山有利于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上的安宁,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构成。习近平强调城镇建设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强调“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是深入领会习近平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的生态福祉思想。习近平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论述,是对民生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和保障,是重要的民生福祉。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所需的食物、水、燃料等将无从获取;没有稳固的生态安全,我们所期望的水安全、大气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无从保障。良好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益是非独占的、非排他的,不仅惠及当地,也惠及周边、下游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所有人群。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及探索出的发展模式,是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也必将惠及全人类。

  五是深入领会习近平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思想。习近平精辟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各类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习近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思想,深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打通各要素、各领域间的“关节”与“经脉”,才能全方位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是深入领会习近平的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法治思想。制度是纲,纲举目张。习近平强调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制度建设牵动着治国理政全局。利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体制机制以及重大制度安排入手进行总体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法治的轨道。制度的刚性和权威首先体现为党纪国法对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有效问责,以党对人民的最高责任督促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尽职履责。通过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制度建设,真正构建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建设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七是深入领会习近平的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人民主体思想。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全民共治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没有任何人能够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局外者,人人都要参与进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要积极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加快推进全民在吃穿住行用方面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得以全面践行。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