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七旬养老院护工过失杀人背后,是中国老人们面临的真实困境

时间:2021-05-18 09:11:52 来源:八点健闻阅读:6443


这篇文章的源起是一份判决书:一位老人,一生奔波劳碌,年近70还在养老院做护工,因为认知所限,一时疏忽,被控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他在养老院一起工作的另外一位护工,是另一位70岁的老人,同时还是个哑巴。

于是,我们开始探究决定了老人晚年生活状况的护工群体的生存状况,作为最核心的照料人,护工的服务质量,决定着老人们晚年生活的质量。作为养老行业底层的护工群体,他们究竟身处怎样的困境?

八点健闻在调研和访谈中发现:

在多数养老院中,“老人照护老人”已经开始成为一种趋势;

年龄超过50岁的护工占养老院护工的比例从35%到55%不等;

养老院的护工处于职业鄙视链的底层,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现有的护工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老年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堪忧。

老人和老人

在独生子孙斌失去86岁父亲的同时,40多岁的卜姓姐弟也失去了他们在养老院做护工的70岁父亲。

89岁老人被养老院护工用绳子捆绑窒息而亡,70岁的护工被控过失致人死亡罪,建议量刑3年9个月。

为了防止老人从床上跌落,也为了腾出精力照顾其他老人,卜护工用红色广告布绳子将老人捆绑在床上。但老人挣脱了绳子,滑下了床,绳子上滑至颈部,随后窒息而亡。

每当有虐待老人的新闻见诸报端时,多数人都会讶于养老院的无情残忍。但在中国多数处于亏损的养老院而言,束缚老人成为了一种真实的照顾困境。

按照当前的照顾比,一名护理员通常要同时照顾5-10名老人,为了防范安全风险,也为了保证照顾的效率,约束就成为养老院中通行的保护手段。

案发当天,孙父确有反常,坐在轮椅上不安分,躺在床上也爬来爬去,嘴里嚷嚷着“我要去找我老伴”。

“你要是再说胡话,我就把你拴起来”,卜护工拿来一根3米长红色广告布拧成的绳子,将老人禁锢在木板床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卜护工每隔20-30分钟都会来检查一次,第三次隔了1小时,因为三楼有老人屎尿拉在裤子里了,哑巴护工找他帮忙清理。

意外正是发生在这段照料其他老人的时间里,老人挣脱了绳子,滑下了床,红色广告布带上滑至颈部,随后窒息而亡。

被控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卜护工,70岁,身体情况不算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曾做过胆囊切除手术,一只右眼十多年前因青光眼早已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只能看到模糊的光影了。

他还不是养老院最老的护工。

75岁的老乡陶护工,曾在上海的大饭店后厨做过工,2年前丧偶后来到这家养老院;另一名70岁的勤杂工,是身有残疾的孤寡老人,虽然做不成护工,也帮着养老院打扫卫生、分发水果。

按照我国的规定,养老护理员年龄限定在55岁以下,因为许多老人都是瘫痪在床,需要护理员有充沛的体力搬得动老人。

而在养老院的实际照护工作中,高龄护工的现象颇为常见,尤其在很多收费不高的养老院中,照顾八九十岁老人的,很多是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

这些高龄护工,过去以种田或是打零工为生,没有积蓄和养老金,想在身体还能干得动的时候,赚点看病买药和维系日常生活的养老钱。

养老院,不用付出太高的人力成本,得以招募人手。

与之对应的,养老院的老人所能得到的质量,可想而知。

在这里,没人对于老人照料老人感到异常。如果不是染了头发,你几乎难以分辨,谁是入住其中的老人,谁是照顾他们的护工。

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吴心越,曾经在苏南一个县级市的养老院做田野调查。她曾把68岁的护理员邹阿姨,误认为在养老院接受照顾的老人。当时她的腰绑着很宽的束带,走路佝偻,并且不住地咳嗽,推开房门就能闻到一股止痛药膏的浓重药味。

在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一群老人伺候另一群老人”的景象正在上演。不禁引发一个担忧:未来,当中国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照料老人的,就只能是老人了吗?

谁决定了你的晚年生活质量?

孙姓老人的遭遇,看似是一场偶发悲剧,背后恰恰是养老院和老人们的困境:作为最核心的照料人,护工的服务质量,决定着老人们安享怎样的晚年。

护工最合适的年龄是30-45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无论是体力、能力,还是生活经验,都有出色表现。

很多学者在全国各个地区的调查中发现,年龄超过50岁的护工占当地护工的比例从35%到55%不等。

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内的护工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护工本身也在日益老龄化,甚至出现了“以老养老”的问题。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往往经由亲属、同乡或熟人网络的介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跟随其他护理员学习两三天后便开始独立工作,也埋下了意外的隐患。很多护工跟养老院根本没有签订过正式的劳动合同,也不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遇到事情也很难保障自己的责任和合法权益。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养老院不雇那些年轻力壮有专业技能的护工呢?

本质上,决定着养老院护工质量的,还是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对养老院有强烈需求的老人们支付能力不足,导致以现在养老院的收费,无法雇用有专业技能、足量的年轻护工,服务质量低下。

低下的服务质量又很难吸引老人,养老院的入住率进一步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收益降低,从而需要再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护工工资,服务质量进一步下降,出现恶性循环。

在前期建设成本已经投入完成后,以护理员为主的人员成本就成为养老院运营成本的最大挑战。

举例来说,一个考取护工资格证的年轻护理员需要4000-6000元,只需一半薪水就能雇到年龄偏大、但身体相对硬朗的低龄老人,“干活也没有什么干不了的”。因为在保障为主的普通型养老机构,人们对于养老院的期待也就是一张床位而已,最高要求不过解决温饱。

也有养老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做广告,希望招聘一些有学历有技能的年轻护理员,但几乎没有报名的。郑州一家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说,过去养老护理员还能从城市“40、50”下岗工人中招收,现在愿意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只能招聘缺乏技能、需要挣钱的农村人。

这就造成了护工队伍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失衡。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2020年3月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现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在4万个养老院,但是工作人员只有37万,37万里面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

平均算下来,一个护理员差不多要服务近10个老人,其中很多是失能、失智老年人。

为了减省开支,养老院会最大程度缩减人力成本,充分压榨护工的工作时间。尽管一般工作时间是8小时,但实际上护工每天工作12-14小时,24小时全日制上岗、全年无休的也不在少数。

帮助老人清理擦洗身体、在床和轮椅间移动老人,都是常态。

一个中老年女护工,费尽力气,才能抱动一个80岁的失能老人。当需要照顾的人数达到5个、甚至10个,照料者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身体上的辛苦与心中的负面情绪叠加,护工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有些还伴有抑郁情绪,长期下来,护工的身体健康情况必然受到影响,照顾老人时也会偷工减料。

比如瘫痪老人最怕的褥疮。老人一旦得上褥疮就会非常难受,所以要每隔1-2小时就要翻身、动作也要格外轻柔小心。如果养老护理员照料得当,是可以避免褥疮产生的。

但在八点健闻考察过的一家养老院,护工往往是粗暴地抬起老人的腿,用一块旧毛巾擦拭着老人已经萎缩的躯体,臀部已经布满了褥疮,护工对此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褥疮)老人都会得的。”

养老院雇佣高龄护工,虽然开支减小,但是风险增加。

于是,当老人们坠床、厌食、发烧等症状出现时,专业知识匮乏的高龄护工往往不会注意到这些风险的发生。由于人手紧缺,他们没有办法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个老人身上,最后导致意外和悲剧发生。

职业鄙视链底层

无论如何勾勒养老事业的伟大与公益,也不能掩盖,这是一份被认为是“不体面”的工作。

“不体面”源于两层含义:一是物理意义上的“脏”,排泄物和呕吐物是不可避免会接触到的;二是社会意义上的歧视,护工的工作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

如果养老行业有职业鄙视链,养老院的护工,应属底层。

不管是老人家属,还是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护工”只是伺候人的工作,没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大家更愿意到医院工作。

哪怕在家政工群体内部,养老护理员的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远低于保姆和月嫂。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萨支红等人《家政工生存状况研究:基于北京、济南被访者驱动抽样调查》显示,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报酬分别比服务业和其他家政人员低34.5%和28%。两地调查均显示,养老护理员每小时工资和年收入,都只有月嫂整体工资水平的一半。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2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