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观点|创新理念 探索数字文保新路径

时间:2022-07-05 14:49:43 来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阅读:18004


观点|创新理念 探索数字文保新路径

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2022-07-05 14:49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帐号关注

 

长城是中国体量最大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云游长城”系列公益成果正式上线。作为全球首次将云游戏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探索,毫米级高精度“数字长城”让人眼前一亮。

 

“云游长城”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协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长城小站等众多长城保护研究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共同打造的系列公益成果。“云游长城”的上线不仅是科技赋能、助力数字文保的成功实践,也是创新文物保护理念、路径的有益探索。

 

▲“云游长城”微信小程序相关页面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供图

 

高新技术打造“数字长城”

 

长城“数字化”概念已提出多年,然而多数产品还只局限在图片、全景和三维模型的简单采集和展示层面,“云游长城”借助科技加持打开新局面、提供新体验。

 

在“云游长城”微信小程序内,用户通过利用游戏技术生成的“数字长城”,可直观体验影视级超写实的沉浸式场景,光线追踪、实时渲染、模拟攀登的脚步音效等,让人身临其境。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考古清理、砌筑、勾缝、砖墙剔补和支护加固等简单有趣的线上互动,了解长城保护和修缮知识。此外,用户的线上参与还可以转化为线下公益,“云游长城”设置知识答题环节,用户参与互动后可获得“小红花”,这些“小红花”通过腾讯公益平台配捐的方式用于支持相应的文保项目。

 

“云游长城”的诸多亮点给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技术公益的一种探索,‘云游长城’用逼真、普适的场景,让更多人得以沉浸式体验长城的雄伟壮观,切实感受长城保护和修缮的重要性。这是对以长城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探索。”

 

“云游长城”的出色表现背后是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据腾讯互娱副总裁、“数字长城”研发团队负责人崔晓春介绍,为构建逼真的环境和优质的体验,“数字长城”中创新性综合运用了多项技术,包括高精度毫米级还原、腾讯自研的PCG生成技术、实时渲染和动态光照技术、云游戏技术等。研发团队通过独有的云游戏传输流控算法,解决目前大部分终端存在的本地存储和渲染能力达不到要求的问题,确保在手机等移动端也能呈现3A级的观看效果和交互体验。未来,“数字长城”还将输送到长城沿线的多家博物馆,为游客提供更具科技感和沉浸感的参观体验。腾讯基于“云游长城”所开拓的数字文化技术管线,也将应用于后续更加多元的数字文化项目。

 

科技助力数字文保

 

“云游长城”是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保护的实践。多年以来,数字技术的永久性、复制性、即时性、高效性以及智能化、网络化,为文物保护管理、展示传播、深度研究等提供先进工具,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回顾我国数字文保事业的发展,刘玉珠认为,“数字敦煌”项目非常典型且意义非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首次向全球免费共享敦煌石窟的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

 

另外一个典型个案就是故宫。“数字故宫”通过数字技术把故宫“搬进”线上程序,既遵循文物保护的初衷,也达到丰富参观体验的效果。早在1998年故宫就成立了资料信息中心,着手建立文物藏品管理系统;2003年成立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借助数字化技术强化博物馆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基本功能;2020年,故宫博物院发布“数字故宫”小程序,进一步整合故宫在线数字服务。

 

可以说,数字文保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2016年,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全国文博机构、头部科技企业以及众多媒体纷纷加入,通过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大量数字文化精品,出现了“文物的时空漫游”“遇见敦煌”等数字展览,《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综艺、影视产品。此外,考古、博物馆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也相当出彩。“仅2021年,全国文物机构推出的云展览就有3000多个,点击量约41亿,这说明公众对于文博产品需求旺盛。”刘玉珠说。

 

在数字文保领域,少不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参与实践。2018年,基金会和敦煌研究院、腾讯共同启动“数字供养人”公益项目,以线上创意互动为传播方式,吸引大众参与;2020年,启动“数字重生——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发起了对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和文物数字重生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刘玉珠表示,相较于传统的文物保护措施,数字文保有着契合文物保护研究展示需求、有效利用海量文物资源、利于吸纳社会力量等优势,数字文保和传统文保有效结合,能够为文保事业开辟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