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全文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

时间:2021-11-24 15:46:39 来源:京彩台湾阅读:10249


(二)加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大服务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力度,加快聚集相关领域国际顶尖科学家,组建稳定、专职的研制、工程、管理人员队伍。聚焦重点科学方向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提出基础前沿领域原创性研究选题,探索新型科研组织形式,支持科学家勇闯创新“无人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对接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科研成果、技术指标、运行计划、共享机时等信息,最大限度实现科学数据共享。

(三)持续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持续支持已经布局的新型研发机构,优化人才支持政策,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梯队,鼓励自主选题,引入项目经理人,争取在量子计算、超大规模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微纳能源与自驱动传感技术、类神经元芯片和双向闭环脑机接口、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前沿技术领域谋划布局建设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在运行管理机制、财政支持方式、绩效评价机制、知识产权激励、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优势,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持续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优化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配套支持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和组织体系。

(四)充分发挥高水平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

发挥在京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争取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布局建设若干前沿科学中心,加强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多学科交叉研究优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推动“双一流”高校完善前沿技术领域学科布局、建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加快构建前沿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在京高能级科研机构解决重大原创的科学问题,勇闯创新“无人区”,加快战略性、关键性核心技术突破。深入推进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着力建设高质量创新平台,强化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强化首都高端智库功能,积极开展咨询评议,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大决策。创新高校院所科研组织形式,瞄准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持续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五)积极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

鼓励支持国有、民营企业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产学研合作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针对高端制造、信息产业中的薄弱环节开展联合攻关。鼓励科技领军企业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新型共性技术平台等,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引导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发展。健全市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鼓励国有企业对标全球同行标杆企业,打造成为科技领军企业。

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勇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重任

深入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与国家部署同向发力,出台本市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强化重大原理、理论、方法等基础研究,为实现“从0到1”以及“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提供强大支撑,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加速布局“数据、算力、算法”驱动的公共关键技术和底层技术平台。探索前沿性原创性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促进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引领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一)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

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持续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支持力度。着眼基础研究优势,部署量子科学、干细胞、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战略前沿领域,积极服务“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京落地。对标关键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对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需求开展基础研究。重点围绕城市发展、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民生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

布局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和交叉学科中心。培育一批前沿科学中心,以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在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推进建设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培养交叉学科人才。通过开展交叉科学研究,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健全基础研究问题凝练和多元投入机制。构建从国家安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实践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的机制,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深入推进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凝练产业和企业需求中的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定期发布需求榜单,引导本市优势科研力量围绕需求榜单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扩大基础研究资金来源,建立基础研究经费优先保障和持续增长机制,编制基础研究滚动支持计划。研究争取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采取慈善捐赠、联合资助、设立基金会等形式支持基础研究。持续推进市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优化长周期项目支持方式,稳定支持一批科学家和团队长期从事基础研究。

(二)推动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引领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加强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探索开发以“适应环境”为特征、可持续学习并且可解释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科学智能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空间计算等前沿研究。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引领国家智算体系建设,搭建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吸引人工智能顶尖人才与创新企业在京聚集,打造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支持开展量子信息前沿技术研发。承担国家量子计算重大科技任务,围绕电子型量子计算机和全球量子网络等战略方向,制定实施量子领域攻关计划,实现实用化功能的专用超导量子计算机;完成大规模多量子比特芯片的自动校准系统;完成针对气象、量子互联网络算法等应用场景的量子算法开发;建成基于安全中继的城际量子示范网络。

支持开展区块链前沿技术研发。持续开展区块链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制高点。研发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跨链协议、智能合约等技术,优化完善可持续迭代的技术架构体系。研发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第五代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的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进一步提高芯片集成度,提高大规模区块链算法性能。推动区块链芯片规模化应用,保持区块链芯片研究与应用的全球引领地位。组建长安链生态联盟,建设覆盖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化可信协作基础设施。

支持开展生物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细胞功能和病理状态在体检测、新型靶点在体干预技术、新型抗体技术、基因编辑、新型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基础核心技术领域,产生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原创发现,建立重大疫病、疑难罕见疾病精准诊断和突破性治疗方法。支持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提升我国认知原理解析原始创新能力,类脑芯片、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脑重大疾病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免疫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将免疫学的重要成果及时应用于临床。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

(三)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推动集成电路产研一体化研发。加快实施双“1+1”工程,围绕“集成电路试验线(小线)+生产线(大线)”工程建设,加速构建“大线出题、小线答题、产研一体”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聚焦先进工艺生产线需求,开展关键装备、零部件和材料等技术攻关研发。聚焦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关键技术需求,开展先进DRAM及新型存储器技术等研发。构建集成电路专利池,开展知识产权合作与运营。

支持开展关键新材料“卡脖子”技术攻关。搭建硅基光电子、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等重点领域共性技术平台,加速技术及产品研发进程。光电子板块围绕光传感、光电芯电、大功率激光器等方向材料制备、器件研制、模块开发等方面补短板。第三代半导体板块围绕碳化硅、氮化镓等高品质材料、器件、核心设备,打造高端产业链。碳基集成电路板块协同推进先导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开发、三维集成电路技术研发,推动碳基集成电路实现产业化。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