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从产品设计、项目试点、迭代推广开启新的民营企业公益帮扶模式 这家广东民企如何探索创新公益方式?

时间:2021-11-24 12:40:52 来源:羊城派阅读:496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晶图/受访者供图

企业做大后通过什么方式回报社会?做公益正是其中一条道路。从产品设计、项目试点、迭代推广开启新的民营企业公益帮扶模式,也许这些新的探索和思考将推动广东民营企业公益项目的进一步升级。 11月22日至24日,以“迈上新征程的中国基金会”为主题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顺利举行。期间,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承办的平行论坛“全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及公益帮扶模式探索”23日举办。论坛发布了公益界首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增加社会可见度。

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达25.2%

香江对乡村儿童心理问题关注多年,基金会的创始人翟美卿持续5年在两会提交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提案。因此,2021年香江携手中科院开展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调研,通过调研数据直观反映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此同时承办此次平行论坛,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推动行业发声。

此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祉妍教授发布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5.2%,焦虑检出率为25.7%。有三成的乡村儿童睡眠质量存在问题,随着年级升高,睡眠问题逐步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更大,留守儿童抑郁检出率为28.5%,留守儿童过度焦虑检出率为27.7%,均高于非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坚毅力、同伴关系质量显著高于留守儿童。

乡村家长篇结果显示,父母抑郁、焦虑水平越高,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严重;亲子关系越好,父母报告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少。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乡村儿童,父母报告问题行为更少;未离异家庭,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的问题行为最少。

此次发布的报告,不仅反映出这一群体现存的问题,同时也建议针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建设体系,重视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排查,加强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科普与服务。鼓励父母增加对乡村儿童教育与成长的投入,重视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提升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用科学和专业为乡村儿童“护心”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谭红波在致辞表示,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用三、四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个很好的模式——从一线实践到科学的公益研究、再到政策呼吁与政策倡导,进一步联动协同,这一经验,是基金会行业在聚焦以公益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典范。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玉萍在分享中回顾了香江心灵成长计划从产品设计、项目试点、迭代推广的系统路径,并提出,儿童心理帮扶领域还需构建包括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学校之间的良性互促生态环境,基金会应着重在赋能和倡导,才能有效打造县域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同心圆”模式,探索共建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服务体系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由香江集团出资,于2005年6月14日设立,是中国首个国家级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民政部批号“001”。

十多年来,香江集团累计向社会捐赠20亿元。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香江心灵成长计划项目已通过专业心理课程体系的打造和输出,赋能儿童、家长、教师及基层公益组织,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改善当前心理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乡村家庭教育理念落后、乡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缺乏有效心理关怀等问题,研发了全国首套乡村儿童心理课程,课程覆盖小学1-6年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爱丽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