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王锡锌 建言希望的良知和热忱

时间:2011-01-10 21:09:32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阅读:3470


王锡锌 建言希望的良知和热忱

2010-03-03 10:57:00 中国青年网 

 

  民主在行动中

  其实,在2008年,王锡锌就曾经有过一次引人瞩目的建言申请。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依据《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有两种:政府主动公开和依公民申请公开。其中,“依公民申请公开”是指市民可以申请要求公开没有在网上或其他途径主动公开的信息。

  5月30日,王锡锌、沈岿、陈端洪三位教授根据这项规定向北京市发改委、交通委和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了解机场高速公路收费数额、流向等信息。“给市发改委的申请,我们是自己当面递交的,申请号是12、13、14。工作人员说,此前他们还没有受理过关于要求高速公路收费信息公开的申请。”王锡锌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申请?王锡锌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个制度平台,对公众知情权的落实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信息公开的制度到底能够有多大的生命力?这些不能仅仅靠理论上的分析,更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选择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用这一话题来测试制度的运行,这本身就是在为推动这一新的制度实践而进行的努力。”

  北京大学三教授上书申请公开高速路收费一时间成为2008年夏天的一个重大新闻,许多人拭目以待。 6月24日,北京市发改委和交通委做出了对该《申请》的答复。但答复中只明确表述了机场高速的投资总额及四年来的通行费收入,未对“贷款总额和收费资金去向”这一核心问题给予直接答复。

  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自2009年10月1日之后,天竺收费站已改为有限的“单向收费”,“虽然不能说这是我们申请的结果,但也算是一个进步吧,我们会继续推进此事!”王锡锌说。

  尽管出师不利,但王锡锌仍然认为,这次申请有很大收获,至少唤起了公众的知情权与公众的参与意识。“政府信息公开的推动必须有公众参与,但市民在参与过程中需要技术和知识的支持。” 王锡锌认为,作为法律学者,自己有义务承担起市民参与过程中的技术及知识支持的工作。

  早在2004年,王锡锌就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了“公共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这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学术研究机构,中心的宗旨是:提倡公众参与活动,推动公众参与实践,支持公众参与活动,观察和研究公众参与进程中的问题,促进“富有意义的”公众参与制度建设。

  成立之初,只有王锡锌与他的学生两个人,办公条件简陋,但推进民主与法制进程的努力却从未停止。他们先后与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合作,在一些政策法规的建设中,“中心”对规划草案的所有意见进行审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出具可行性报告。在国务院法制办与欧盟合作研究的“中国-欧盟公众参与实践比较研究”项目中,王锡锌应邀成为该项目高级学术顾问。

  如同在“中心”办公室悬挂的巨大的条幅“民主在行动中”一样,王锡锌认为,民主与法制的推进,不是埋怨,不是发牢骚,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做事,而他也相信,民众的参与是推进的动力。为此,“中心”专门开设了一条法律专线,几年来已经接到了两千多个求助电话,尽管,其中有一些是与法律民主建设无关的,但是“中心”的工作人员依然给予耐心的解答。

 

  学者是这样炼成的

  说起时下备受关注的法律新闻热点,说起中国的民主与法制的进程,王锡锌滔滔不绝,说到他自己,他有些讷言:“对于我自己,我没什么好说的,我的经历很平淡,考大学,工作几年之后是考研究生,考博士,然后留在北大,研究的领域一直是行政法。如此而已。”

  尽管近两年因为关心公众事务而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但王锡锌依然是一个低调的人,他所愿意谈的只是他的专业领域,他期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答公众不确知的法律区域,在法制建设的进程中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而不再仅仅是政府与法律工作者的闭门造车。

  而在公共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的同事们,则是这样评价王锡锌的:

  “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

  “一个外表沉静,内心火热的人!”

  他们说这些是有事实依据的:王锡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投入大量的时间到“中心”,为了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可以为了一个素不相识、前来寻求法律援助的人,不计回报地付出一个法学人的学识、良知与热忱。

  在他很零散的、很少涉及到自己的话语中,有一个名字常常被提起:罗豪才。这位曾历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致公党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位的法律界泰斗级人物,是王锡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时的导师。

  “罗老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律学者,我作为他的学生,受益匪浅。”王锡锌神情悠远。

  王锡锌没有说过以罗老为榜样之类的话,却在行动中昭示:做学者,不只是固守书斋出学术专著,要有参与社会进程、融入社会进步的积极,还要有心怀国家、心系苍生的大爱。

  少年的王锡锌喜欢历史,尤其喜欢中国近代史,他一直想弄明白,有着盛唐般繁华的中国,为何在近百年中受尽列强凌辱?他期望能在史书中寻找到答案。当初的高考志愿之一便是学习历史,录取通知书上的专业却是法律,1980年代中后期,他在中南政法学院度过了热血沸腾的大学时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喜欢关心时政,喜欢畅想未来,拥有无穷的梦想与激情。在时光的长河中,有的人将激情转为愤怒,有的人将梦想藏匿于现实,王锡锌却一路沉静地走来,在漫长的学术道路中,始终揣着一颗热气腾腾的心。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