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马上评|“没人当真”,微博热搜亟待修复的信任裂痕

时间:2021-08-23 14:53:24 来源:澎湃新闻阅读:2299


一份旨在消除疑惑的澄清公告,换来的却是满屏问号。

8月23日,@新浪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称,为消除疑惑,澄清“花钱撤热搜”“花钱压热搜”等不实传言,现公布微博热搜管理规则,涵盖产品规则、计算公式、产品历程、生态治理、广告投放等五大事项。

以前,公众看到的只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热搜榜单,如今微博公布了背后的运行机制,这种信息公开是必要的。然而,广大网友似乎并未因此消除疑惑,在评论区里,依然充斥着“你相信吗”“没人当真”“自己骗自己”等留言。

那么,为何这么多网友选择不相信?问题或许不在网友身上。网友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长久以来对微博热搜的印象。微博与其苦恼于“有关热搜的恶意揣测和谣言屡禁不止”,不如仔细想一想,反思一下舆论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印象。

在现代网络社会,信息的传播和控制也是一种权力,更何况微博这样一个超级平台,它能让一个素人爆红,也能让一个名人“社死”。是权力,就必须有相应的监督、制衡机制,有透明的运行规则。

就微博热搜而言,产品规则和计算公式是一回事儿,这些东西都是客观的,从技术原理上讲,可能并不存在多少操控的空间。但是大家都明白,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和算法却是可以被人利用的。

以微博公布的热搜词的热度计算公式“(搜索热度+讨论热度+传播热度)×互动率”为例,这个公式是固定的,但是搜索量、讨论量、互动率却都是可以人为刷数据的。也许微博并没有直接参与热搜的买、撤、压等行为,但是刷榜公司、商业水军、饭圈“自来水”却并非无中生有。

这次,微博在公告中也提到,热搜榜排序之外,存在两个广告资源位,一个在第3位热搜词之下,一个在第6位热搜词之下。然而,对于榜单中标注的“商”“荐”等字样,很多用户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微博说这是广告位,但大众可能就觉得这也是热搜的一部分。

就在8月6日,还有媒体报道称,除了这些官方合作的商业推广,在圈内,还有一种更常用、性价比更高的上热搜方式:委托给水军公司,把话题刷上热搜。报道还称,微博热搜榜还存在饭圈粉丝刷榜等操纵行为,关于此,央媒曾多次发文批评。

如2018年1月,北京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其热搜榜、热门话题榜等下线整改。彼时,《人民日报》曾评论称,“当数据分析变成人为刷榜,网络热搜的价值就大大减弱。‘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的模式让热搜、排行失去了公信力,也伤及网络平台的内容质量。”

2020年6月,因在阿里蒋凡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等问题,新浪微博热搜榜、话题榜再被要求下线整改一周。这些都是公众看得见的问题、看到过的处罚,由此形成对微博热搜榜的不好印象,也很正常。

热搜作为舆论场的“晴雨表”之一,它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不容有任何人为操弄和利益交换的空间。

而从商业伦理来讲,一家提供搜索、社交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其热搜榜单的真实性、权威性,同样是商业品牌的一部分,如果这份榜单长期让用户产生“这也能上热搜”“那么大的事怎么突然没了”的困惑,如果长期受一些刷榜公司和饭圈粉丝影响,自然而然会失去公信力。

这就好比,在电商平台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虽然平台不直接参与买卖交易,但是对于自家平台上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也负有保障义务。一些经过私下交易、幕后操作形成的热搜呈现在了用户面前,对于微博来说,这同样是没有尽责到位。

所以,微博的一纸解释性公告,得不到网友的认可,需要认真反思。换句话说,要修复公众对热搜榜的信任裂痕,微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要做。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