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香港警队“一哥”邓炳强再获新职,曾“临危受命”

时间:2021-06-25 15:27:20 来源:政知见阅读:4039


撰文 | 高语阳

香港修例风波中“临危受命”的香港警队“一哥”邓炳强再获新职,调任香港保安局局长。

据新华社消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提名和建议,国务院2021年6月23日决定:国务院发布人事任命,决定任命李家超为政务司司长、邓炳强为保安局局长、萧泽颐为警务处处长,同时免去张建宗的政务司司长、李家超的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的警务处处长职务。

香港回归后第七任警务处处长

2019年11月19日,原任香港警务处副处长的邓炳强接替退休的卢伟聪,成为香港警务处新任处长,全面接管警队,被称为是新任香港警队“一哥”,也是香港回归后第七任警务处处长。

香港警务处是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的纪律部门,其处长作为该处的首长,由行政长官提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邓炳强于1987年6月从警,任职见习督察。他于2012年晋升为总警司,2015年晋升为警务处助理处长,2017年晋升为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2018年11月出任警务处副处长。

官方介绍还显示,邓炳强曾于2006年至2008年期间,被借调到法国里昂的国际刑警秘书处出任刑事专项主任一职,并在任内获擢升为国际刑警有组织犯罪及暴力罪案组的主管。

邓炳强履新香港警队“一哥”时,《北京日报》援引港媒报道称,时年54岁的邓炳强作风强硬,此番“临危受命”更表示将坚守岗位,打击暴力,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上述报道还显示,邓炳强在2014年出任港岛总区副指挥官时,曾强力处置非法“占中”。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他成为许多“黄丝”忌惮和针对的人物。

值得一说的是,邓炳强上任第一件事,是把沿用了二十年的警队口号“服务为本 精益求精”,改为“忠诚勇毅 心系社会”,新口号于他上任当天正式启用。

历经“修例风波”最动荡时刻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活动。虽然特区政府已多次表示修订《逃犯条例》工作已彻底停止,但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社会波及面越来越广。

邓炳强上任时,正值香港“修例风波”最动荡时刻。

邓炳强上任警队“一哥”次月,2019年12月初,他前往北京,分别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和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等。

邓炳强在见面时表示,将带领香港警队全力做好止暴制乱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香港治安和国家安全。

12月7日下午,邓炳强在北京会见媒体记者。他说,接下来会用“刚柔并济”的策略来止暴制乱。

值得一说的是,12月7日清晨,邓炳强还率香港警务处代表团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邓炳强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近距离观看升旗仪式,心情十分激动,感受到国家的强大,这更加坚定了香港警队严正执法的信心和决心。

邓炳强上任至今,香港“修例风波”虽然历经动荡,但最终被扭转局势,香港逐渐恢复原有秩序。

5月11日,邓炳强出席湾仔区议会会议。他提到,自2019年6月至今年3月有10250人因涉及“修例风波”被捕,其中被检控人数逾2500人,1200多人已完成司法程序,约八成人须承担法律后果,有295人被判监禁。

警队成立国家安全处

去年9月25日,美国公布了将对11名中国官员执行所谓的“制裁”细节,邓炳强在列。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这些‘制裁’,我完全没当一回事,我对维护国家及香港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这不仅是责任,还是我的荣耀。”

2020年6月30日,香港国安法生效。7月1日,香港警务处成立国家安全处。同时,为了配合港区国安委的工作,警队增加一名副处长(国家安全),作为警务处维护国家安全部门的负责人,副处长(国家安全)也是港区国安委的成员之一。

邓炳强接受新华社采访画面

邓炳强2020年8月31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香港警方已多次采取行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他说,从警务处国家安全处成立至8月底,警方已拘捕超过20名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的人士。

今年以来,邓炳强多次出现在公开活动中。

今年1月,为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炳强特意致函公安部。此前,国务院批示,自2021年起,将1月10日定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邓炳强在函件中表示,作为警察团队的一份子,香港警队与有荣焉。香港警队将继续谨守岗位,致力维持治安,与内地同袍紧密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繁荣稳定。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海外网消息,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炳强、前处长曾伟雄等到马鞍山的街站,签名支持全国人大决定,保安局局长李家超也到场呼吁市民参与。

资料| 新华社 环球网 海外网 中国新闻社 北京日报

校对 | 葛冬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