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全民阅读 共享书香

时间:2021-04-24 11:41:44 来源:《瞭望》阅读:6119


  让更多人享受公共阅读服务

  “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广东东莞图书馆,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在留言簿上写下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每逢节假日或者工厂轮休日,他大多会在图书馆度过。

  在城市,或是公共图书馆,或是西西弗、言几又等“网红书店”,如同精神驿站,吸引着市民前来读书、交流。

  “全民阅读的内涵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人人喜欢阅读、崇尚阅读、把阅读作为生活方式,是优质出版物的供给更加丰富、社会基础阅读设施更加完善、特殊群体基本阅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是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于殿利说。

  几年来,变化润物无声。如今,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等,每年吸引8亿多读者参与。

  卵石墙、拱形窗,湖绿墙裙、彩绘玻璃,巨型书架、高科技电子屏与舞台合拢形成中央阅读区……2020年9月,在上海市黄浦区,法国梧桐掩映下的“思南文学之家”门口,数百名爱书人排起长龙。这是疫情发生后,“思南文学之家”重启当日的情景。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奈保尔、莫言,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安忆、贾平凹、毕飞宇……每周六下午,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学者与爱书人在此相聚,共赴心灵之约。

  上海的“思南读书会”,只是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一个缩影。“北京阅读季”“书香中国·上海周”“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南国书香节”“书香八闽”“三秦书月”“深圳读书月”……据统计,目前我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都拥有精心打造的阅读品牌活动,80%以上的县区拥有各自“小而美”的阅读品牌活动。特别是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越来越多的国人参与进来。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阅读基础设施,为全民阅读创造条件。覆盖大中小城市的3200家公共图书馆,12万家实体书店,以及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社区书屋、自动借书机、街头阅报栏,为全民阅读打下坚实基础。还有一些地方推出“15分钟阅读圈”,让读者在步行15分钟距离内就能享有阅读公共服务设施。

  书声出茅庐,文气满郊墟。读书,不只局限于城市,越来越多的农家书屋添书增香。

  在江苏省江阴市祝塘镇河湘村,每到周六上午,农家书屋都会举行“主题阅读日”。这间拥有约2200册藏书、30余种报纸杂志的农家书屋,全年免费向村民们开放。

  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所有有条件的行政村都建设了农家书屋,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书屋,解决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从北国极地到南疆岛屿……全国58万余个农家书屋,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不仅社会基础阅读设施更加完善,阅读的内容供给也日益丰富。1978年,我国仅有百余家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1.5万种;如今,全国有580余家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50万种。

  同时,我国图书品种结构也日益优化、原创精品不断涌现,一大批富有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中国好书”被推出,人们的选择愈加丰富多元。

  “也要看到,我国的阅读条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数据显示,我国平均40多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与国际图书馆联盟提出的“平均1.5公里范围拥有一家图书馆,平均5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的标准仍有距离。同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这落后于日本的人均年读书40本、以色列的人均年读书60本。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还面临挑战。例如,近年来,基层阅读设施得到可观发展,但公共图书馆发展还存在总量不足、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偏少等问题。特别是农家书屋建成后,还需进一步提升使用率、图书更新率,增强与农民群众需求的匹配度。

  “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于殿利说。

  “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等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载体和形式也可更丰富、新颖,增添吸引力。”在刘东超看来,全民阅读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活动形式等还需进一步创新提升。

 

  4月21日,市民在湖南省邵阳市松坡图书馆桃花源分馆读书 曾勇摄/本刊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

  翻开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戴上VR眼镜,便可漫步于“网红书店”实景中,体验陈设空间之美,挑选购买喜爱的知识内容与产品;使用5G技术,随时随地就能获取超高清无损音质的听书资源,甚至在全息、全场景中获得分角色、分场景的沉浸式AI听书体验……

  万卷书触手可及,万里路不再遥远。随着5G、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云计算等新技术迅速推广,数字化信息内容在网上海量生成、流动式发散、分享式体验,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读书逐步从纸上转移到屏上。

  “技术为翼,新阅读形式和传播形式,推动了更多优质数字化阅读内容产出,给读者带来更多元的选择。”于殿利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这样分享他的阅读体验: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资治通鉴》《鲁迅全集》,检索段落、查阅生字更加简便。

  数字化技术丰富了阅读方式,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人们有更多的阅读选择。在第七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4.94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

  “一屏万卷”的阅读新风尚也带动产业繁荣发展。据统计,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整体规模为351.6亿,其中大众阅读市场规模326.7亿,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为推动数字阅读产业发展,多地已出台扶持政策。例如,海南整合资源打造数字阅读平台,推出数字馆藏资源、数字农家书屋、电子阅报屏,拓宽了数字阅读渠道;浙江提出,充分发挥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和中国网络作家村优势资源,不断推动浙版网络文学走精品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北京、上海、四川、江苏等地也针对扶持网络文学创作、拓展在线文娱产品链出台鼓励政策。

  遍布全国各地的农家书屋,也已有十多万家通过数字化建设或改造,从“有什么读什么”转变为“农民点单、按需定制”,从单一的书本升级为百万种数字阅读内容。

  “数字化阅读的增长让信息快速普及,既有助于消弭城乡之间的阅读鸿沟,也能消弭文化程度差异造成的信息接触差异。”魏玉山说。

  让人人想读书、人人能读书、人人读好书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近日,一篇中科院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络刷屏,感动无数网友。论文作者叫黄国平,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他一路从生离死别、贫穷等荆棘之路跋涉而来,在读书学习中寻找信念之光,路越走越宽。

  读书让精神之花繁茂芬芳。何以“读书致乐”?多位受访专家说,全民阅读本质是培养国民尊重知识、终身学习的文化自觉性,力求久久为功、长期浸润。

  第一,全民阅读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进一步加快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在设备条件方面,建议加强阅读平台建设。“在城乡居民生活区域可布设更多阅读设施,如城乡图书室、社区书屋、农家书屋、智慧借阅终端等,进一步科学化布局公共阅读空间。”刘东超说。

  “无论城乡,如果步行2~3公里,就找到一个看书、买书的地方,那么我们的阅读基础设施就可以称得上比较完善了。”魏玉山说,要让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建设完善,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社交的一部分。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搭建数字阅读平台是个重点。“既要全面推进传统阅读行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例如,试水直播售书、线上领读、直播课程等阅读推广模式;也要尽快全面升级改造传统公共阅读空间的数字化阅读服务设施,搭建网上阅读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从而辐射、影响和服务更多读者。”于殿利说。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2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