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振兴,田野的新希望问答——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寻解“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时间:2021-02-08 12:15:03 来源:新华网


  面对有的农村土地非粮化,小岗村坚持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耕地改少了,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把“农”字改没了。

  四年前,安徽农垦集团流转经营4300亩小岗村地块,项目工作组组长褚德军告诉记者,他们正谋划如何种好物联网现代农业“试验田”。

  从“分田到户”到集中经营,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改革,为的都是激活生产力。

  村南一片稻虾连作地块上,40多岁的村民殷玉荣脸冻得通红,眼睛里却闪着光。

  两年前,这位女汉子牵头组织43户村民,以580多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小田变大田”的土地改革新路径。

  “原先这些地块零散,种植效益低,还有撂荒的。”她说。土地平整后,水田稻虾连作,旱地种山核桃,统购统销,入股农户第一年就拿到了保底收入和分红。

  农村金融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股田制改革……一项项改革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凤阳县委书记徐广友说,乡村振兴依然要靠改革。小岗村见证了党的“三农”政策延续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崔传义认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是亿万百姓所愿,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

  居小岗而心怀“国之大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有个村庄叫小岗,敢想敢试它敢闯”“小康路上不掉队,幸福的生活是万年长”……

  距离“大包干”纪念馆不远,两位70多岁的非遗传承人正表演凤阳花鼓,声音仿佛在历史的天空回荡。

新华社记者 刘旭峰 周牧 编制

新华社记者 刘旭峰 周牧 编制

新华社记者 刘旭峰 周牧 编制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