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张志成:“三农”问题的实质及中国的困境

时间:2004-02-24 00:40:36 作者:张志成来源:爱思想


  

  那么,究竟如何解决农民问题呢?

  

  首先,严格控制人口,在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前提下,逐渐改变劳动力投入比例过高的情况,逐步提高生产力,使传统型农业最终转变为现代农业。这一过程必须以逐步提高劳动力价值,促使农业经营者加大技术投入和资本投入来实现,而劳动力价值的提高必须首先减少劳动力的供应量。

  

  其次,严格控制耕地流失。这不仅是农民生活保证的需要,而且是今后土地大范围经营的需要。如果没有一定面积的耕地,不仅国家的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从事农业人口减少,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提高,耕地的价值和价格会不断增加,而如果由于耕地的减少,使耕地价格过高,通过农业生产难以收回投资的话,投资者就很难将资金投入农业生产,而会千方百计利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生产以收回投资,进一步减少耕地棉地,陷入恶性循环。这就使得国家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应该指出,如果单位面积耕地上进行非农业生产的利润高于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利润,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应该利用耕地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但是,在我国存在粮食安全的客观问题,就是以10亿计的人口规模是不可能依赖国外进口粮食来满足供给的,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必须有个低线,当然,这个低线是随着技术进步不断调整的。随着粮食亩产的提高,耕地面积可以不断缩小。

  

  再次,实行有限制的人口流动措施。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部分农民已经在城市找到了职业,他们渴望自由流动。因此,法律和政策必须反映他们这种要求。但是,基于前述原因,为了保证粮食和农业产品的供应,离开土地的农民必须保证土地不能撂荒。所谓限制,就是必须实行农民所承包土地不能撂荒的限制政策。

  

  复次,相应地,由于农民离开土地进城,事实上没有能力保证自己的土地耕作问题,因此,应该实行有限制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即,进程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转包给他人,又不离开乡土的农业从业者经营,最终逐步实行规模化经营。

  

  应该指出的是,必须注意,农民进城成为其他行业从业者,最终成为城市人的过程中,承担着土地耕作的义务,同时也享受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承包作为义务的同时,事实上也是农民的社会保障,是保障农民不会挨饿的基本条件。但是,如果农民长期进城,土地长期转包,说明他完全具备了放弃土地承包作为保障和权利的条件,这时就应该在政策上对他的身份进行重新确认。例如,某个农民将自己承包土地长期(例如5 年以上)转包,在城市从业,这时,就应该认为,农民已经转化为居民,他已经没必要享受土地作为生活保障的必要条件,可以由农民本身提出请求,放弃土地承包的权利,也不再承担土地耕作的义务,而成为真正的、完全的城市居民。因此,有限制的人口流动和有限制的土地流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实行公司加农户式的农场化。由于农民个体经营,其进入市场,掌握市场信息是极为困难的。同时,由于个体经营方式,很难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并且根本不能实现规模化效益和产品配套优势。因此,在中国,最具有可能的是公司订单式生产。即由进行农业产品深加工的企业直接与农户签定生产合同,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由公司承担,农民只负责按照订单生产,风险分担。通过这种方式,使农户直接进入产业链条,而不再是个体的、信息不对称的零散的生产方式。同时,公司提供的技术也使农民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成为可能。改变那种麦当劳甚至在中国找不到合格的马铃薯供应的局面。这种生产方式仍然以各个农户为生产单位,但却整合了资源,分担了农民的风险。

  

  还有,必须实行农产品的期货制度。中国个体农户几乎没有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价格的略微变动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在实行公司加农户的定单式生产的前提下,使所有农产品成为期货,在期货市场上流通,就会使农业生产的风险最终由公司、农户、期货持有者三方承担,把风险消解于无形。

  

  最后,在政治制度上和政策上培育农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机构改革的逐步展开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乡级政府承担的计划生育、农业技术推广、乡村教育功能逐步消解,完全具备了撤销的条件。随着土地30年一包的政策推行,农民在人口增加不能增加土地承包面积的情况下,生育热情逐步下降,而如果实行公司加农户生产,则技术推广功能完全可以由市场因素调整。乡村教育的经费目前已经由县级财政负担,因此,乡级政府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乡级政府的撤销不仅是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会突出农民自治组织的重要性,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为将来的社会民主化创造条件。响应地,完全取消农业税收就成为可能。目前从全国来看,农业税收占的价值比例很低(但重要性很高,粮食储备),而农户承担的各种地方捐税很高。乡级政府取消后,就没有了加捐加税的主体,国家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采购粮食的方式进行粮食储备,农民就没有任何负担,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甚至会刺激民间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另外,农村和农民教育政策必须改变为职业教育为主,精英教育为辅的体制。目前乡村教育的结果是,如果考不上大学,最终连耕地都不会,是失败的教育。因此,农村中学应该以职业教育为主,培养至少一种技能,包括农业技能、工业技能、服务产业技能等,逐步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培养高级技术工人。

  

  发展农业的根本大计在于发展城市。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在于城市吸纳不了数量如此众多的农村就业人口,因此,发展城市,尤其是在发展高技术的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

  

  在三农问题上必须要避免的两个问题是,一是不顾生产力发展状况,给予农民流动自由,最终不仅导致粮食安全问题,也会导致政治问题。二是土地私有化。如果不避免土地私有化,在目前生产力的条件下,很快就会导致土地集中,农民雇农化,以及大量无产者的出现,最终导致的是社会大崩溃。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