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大连社会事件】大连普湾新区公务员企业兼职

时间:2011-11-15 14:46:22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大连普湾新区公务员企业兼职受质疑

 

  普湾新区被认为大连新的增长极,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企业兼职,在土地、银行和项目之间的“大手笔”运作,引起各方关注。

 

  普兰店湾新区成立于2010年4月,目前和普兰店市政府“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与此同时的3、4月间,政府注资1.5亿元成立三家国有项目公司:大连普兰店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大连皮杨陆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大连安波旅游度假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当地工商部门查询的信息,这三家企业的注册资本都是5000万元人民币,股东(投资人)都是普兰店市政府,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分别是宋振民、阎得深和刘剑。而从政府网站上公布的信息,上述三人均为普兰店市副市长。

 

  普兰店市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成立这些公司是“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通过打“土地整理牌”、收回3000多亩闲置土地重新竞拍,也掘得“第一桶金”:普兰店市已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19.1亿元,是前一年的10多倍。

 

  宣传部王科长介绍说,国土资源部沈阳督察组领导对收回3000多亩土地的做法给予肯定:“在全国县级市一次性收回这么多的土地,用于可持续发展,是不多见的。”

 

  记者在普兰店市九七立交桥北侧一栋别墅样的房子里,找到了大连普兰店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指着海边大片土地,手一挥划了半圆:“都是我们开发的,一直到那边山脚下。”而当记者提出采访企业负责人时,都说不在。记者拨通了公司副总邓德强的电话,他证实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是“市规建局副局长”。他说采访的事找办公室邹强,而邹强说资料都在普兰店市宣传部。

 

  宣传部给记者的新闻稿中,有大连普兰店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作奇的一段话:“公司成立几个月以来,一期土地整理完成5.3平方公里,拆迁面积15多万平方米;引进项目10余项,合同投资总额100多亿元,达成融资意向50亿元。”据公开信息,刘作奇是大连普兰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大连皮杨陆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杨树房镇政府办公楼的三层,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明来意后,两名工作人员说采访要请示领导,打了一通电话后告诉记者:“领导外出开会了,何时回来不知道。”

 

  大连安波旅游度假发展有限公司在居民小区院中安波社区一栋办公楼内。有一间屋子门上写着“董事长、总经理”字样。问周围办公室的人,说知道是这么家公司,平时都是普兰店旅游局的人员在这里办公。记者拨通企业负责人手机,采访要求被婉拒。

 

  这也许只是同类型公司的一部分。

 

  普兰店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4600万元。记者在当地工商部门查询的信息,法定代表人是汪家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按注册地址找到“商业大街206号”时,发现是一家公交总站,工作人员说这里没有、也没听说过这家公司。记者拨打财政局电话查询,一位工作人员证实汪家林是财政局局长。

 

  大连普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亿人民币,股东是大连普湾新区财政局等。据悉这家公司正与多家银行对接,中国农业银行(2.65,0.02,0.76%)的10亿贷款已到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80亿贷款近期批复,建设银行(4.78,0.04,0.84%)等其他商业银行贷款也在积极争取中。记者查询大连市土地储备中心的成交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10月21日至11月15日,大连普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购得普湾新区26宗地块,总资金超过70亿。不少地块都是“以底价出让”,竞买方也只有大连普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一家。

 

  类似的公司在普湾新区到底有多少家?目前银行贷款规模多大?有多少公务员在其中兼职?中国经济时报给相关部门发出采访提纲,多次联系都未得到回复。

 

  当地一些企业家对记者感叹: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建筑市场、甚至搅拌等配套项目都被“有背景的”垄断,民间企业很难分一杯羹。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在经营性组织和企业兼职。2004年中纪委、中组部下发通知,称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要求全国开展公务员在企业兼职的清理工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央三令五申禁止政府官员在企业兼职。但为什么有的地方不纠正?是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作怪,无利不起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监督不到位、处理不到位,法律就形同虚设。这是下一步行政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告诉中国经济时报:“公务员在企业兼职会导致政企不分,违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政府与企业一家,直接参与经营,权力寻租和腐败空间巨大,这是一个毒瘤,必须割掉。中央要求清理,但一些地方在拖,或暗中顶住不办,值得忧虑的远不只是7.9万亿地方债务问题。”

 

 2011年01月11日 15:1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南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