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然宇宙始终处于进化历程之中,人类文明不断攀越自身阶梯: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之后,以其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步伐将自己推向尽头,并以自身的全部智慧开启了生态文明的曙光。生态文明是一种生境化文明,它的具体指标有三:一是地球具有强健的承载力;二是社会具有生生不息的自净力;三是气候生境化运行。以此三大指标为规范引...
时间:2010-10-08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强调提高农民收入能否解决“三农”问题,甚至能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我个人以为结果很难预料,甚至可能是南辕北辙。 “三农”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但是不能否认,“三农”问题是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急剧的市场化,以及同时出现的政...
时间:2010-09-23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势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也是我国最紧迫的民生问题之一。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并使之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既是我国13亿人口食品安全和营养改善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华农耕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之举。 一、绿色有机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人类自有史以来,农业生产大致经历了从原始...
时间:2010-09-19
现在的领导干部中,不仅有文凭热,也有发表出版热。不少领导干部不时有文章见诸报刊,甚至有专著出版。我经常收到一些地方领导人寄送的文章甚至著作。通常,我会浏览一下这些文章,企图有所发现,但是令人失望者居多。所以失望,是因为这些文章往往与官样文件无异,陈陈相因、套话连篇。然而,翻阅李克军先生的书稿,却使我有很不一样...
时间:2010-09-07
主持人: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是“中国转型论坛”的第九期,中国转型论坛是社团的一个常规活动,我们会邀请中国思想界的知识分子来这里演说,关注我们自身的命运,以及相关的社会改革、社会转型。 今天晚上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陈志武教授,陈教授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20...
时间:2010-08-24
【编者按】 如何正确认识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具有关键性、决定性意义。为此,我们专访了多年来一直从事这方面调查与研究的姜春云同志(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就相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
时间:2010-08-07
农民迁居新区以后,精神面貌和社区治理结构都会发生变化,有利于推进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目前,全国农村地区的迁村并居工作如火如荼,想拦也拦不住。决策层似乎对这种形势很忧虑,我自己对这件事情也曾有担忧,但通过一些实地调查,发现它利大于弊;如果有好的规范性政策,这项工作也可以有利无弊。 这项工作的必要性或...
时间:2010-08-03
本文说明:当代社会,面对频频爆发的灾疫(自然灾害与突发性疾病的全球性传播),必须展开伦理审查,以为灾疫防治提供国际性行动框架,更为灾疫后生境重建和家园重建提供伦理方案。因而,灾疫伦理学应时代之需而产生。灾疫伦理学,是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引导当代人类重建存在安全、消除生存风险的综合性实践科学,本文(上中...
时间:2010-07-24
内容摘要:税费改革旨在化解以农民负担为核心,以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等为表现形式的乡村治理性危机以解决国家政权面临的合法性困境难题。然而,基于政治运作逻辑的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却在客观上屏蔽了市场逻辑、治理逻辑和公平逻辑的潜在影响,必将给以“政治牺牲行政”为代价的以税费改革为起点的新一轮改革浪潮带来新的巨大挑战,乡...
时间:2010-07-20
内容摘要:税费改革及其配套的改制政策在乡村社会的治理实践中将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双双从村集体中释放了出来,加速瓦解了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统”的力量和融于集体之中的村落共同体意识,促使农村基层组织退出了农村公共品的统筹领域,也使农民退出了农村公共品的合作供给,致使后税费时代的乡村社会面临着极大的治理困境。集体的...
时间:20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