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陆益龙:乡村振兴中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时间:2019-02-02 09:27:46 作者:陆益龙来源:爱思想阅读:1759422


  至于农村扶贫的精准问题,目前较多的理解是按照中央顶层设计而提出的“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17]。所谓“六个精准”,是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所谓“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之所以强调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目的在于更加有效地解决扶贫脱贫实践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类问题[18]。诚然,精准扶贫是农村扶贫的一项新政策、一种新趋势。作为一项宏观政策,自然而然聚焦于政府主导和由政府推进的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因此,关于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其实是新时期政府推进农村扶贫攻坚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宏观规划。但是,农村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新时代农村贫困问题又有了新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精准扶贫实质上是针对新时代农村扶贫脱贫的需要而推进的农村扶贫新策略。新的扶贫脱贫策略要发挥出更高的扶贫效率,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而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和认识或许不宜停留在顶层设计和政策解读之上,而是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各地农村贫困问题的现实,不断地在基层扶贫脱贫实践中探索农村扶贫创新之路。

  精准扶贫作为反贫困的新理念,已成为当前农村扶贫的时势焦点。但对于精准扶贫的战略意义和推进机制,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具有哪些战略意义,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如何构建起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二、精准扶贫乃乡村振兴之前提及构成

  如果说当前及今后农村反贫困工作具有新的时代特征,那么这个特征就是农村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扶贫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三农”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实现农村全面脱贫;第二步则是乡村重建,恢复乡村社会经济功能;第三步是社会创新,实现乡村社会现代化。

  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全面推进的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第一步必须全面解决乡村的贫困问题。如果贫困问题和贫困人群仍较多地存在于乡村社会,就表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意味着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在发展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乡村社会只有在全面脱贫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乡村才可能实现振兴的目标。

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经历乡村重建阶段,因为在社会现代化转型以及城镇化和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乡村社会已经受到费孝通所概括的“损蚀冲洗”,而“乡土损蚀”意味着乡村社会发展的有机循环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为“从社会说,取之一乡的必须归之于一乡;这样社会才能维持它的水准”[19]。目前,大量的农村人口从乡村流向城镇,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较多的乡村在“大流动”趋势下渐渐演变为一种“空巢社会”[20]。(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乡村的社会流动现象虽给乡村和广大农民创造了一些新型发展机会,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乡村原有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削弱甚至丧失。也就是说,乡村社会的内生发展和自循环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振兴乡村社会,就需要恢复乡村自身的一些社会经济功能。当然,乡村重建并非让乡村退回到传统状态,而是要让乡村在新时代恢复其自身的发展功能。这样,乡村振兴才是真正意义上乡村的振兴而不是完全被城镇化。

  既然乡村重建并非回归传统,而是要在新时代有自身的新发展,那么,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有社会创新。所谓社会创新,是指乡村社会发展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达到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相吻合的目标。很显然,乡村振兴绝对不是维持传统乡村的原状,这既不切合实际,也不可能达到。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自然也需要现代化。所不同的是,乡村需要走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需要有新的乡村形态。因而社会创新就要探寻出一条引领乡村实现新发展的道路,这一发展道路既能维持、延续着乡村的本色,同时又能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从乡村振兴的三步走战略来看,农村精准扶贫之于乡村振兴来说是一个重要前提,因为乡村如果不实现精准脱贫,贫困问题就得不到精准有效的解决,那么贫穷凋敝的乡村则是与乡村振兴的目标相悖的。

  精准扶贫之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方面,农村贫困问题与反贫困的意义在新时代“三农”发展中已有重大转变。虽然在以往的“三农”工作中,农村扶贫脱贫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并未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贫困问题,则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农村扶贫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减少贫困,而并非要求全面消除农村贫困。然而,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村反贫困则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宏观政策是不允许让一个人、一个家庭“掉队”,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允许贫困问题的存在,亦即需要全面消除农村贫困。如果乡村振兴不允许贫困问题的出现,那么就需要农村扶贫脱贫工作能够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消除和预防贫困。在扶贫政策上,则需要实施多元化的扶贫政策,这样才会提高农村减贫脱贫的效率[21]。因而,在这个意义上精准扶贫是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贫困问题的必要政策选择。

  另一方面,精准扶贫之于新时代的农村扶贫工作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随着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所面对的扶贫对象和预期的脱贫目标决定着扶贫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如果维持已有的扶贫模式而没有任何创新,那么就难以满足新的扶贫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农村扶贫中最后的难题,就必须有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扶贫模式。通过瞄准乡村社会中那些难以脱贫的贫困对象,采取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由此为全面消除农村贫困奠定基础。其次,就扶贫的效率和效果而言,精准扶贫政策更具合理性和适应性。要取得农村扶贫攻坚的胜利,完成全面脱贫任务,就必须提高扶贫脱贫的效率,优化扶贫脱贫效果。在这一方面,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措施具有精准发力的优势,更加符合提高扶贫效率的要求。作为一种新的扶贫策略,精准扶贫不仅代表着农村扶贫途径和方式的转变,而且意味着农村扶贫已经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精准扶贫在国家农村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将会凝聚更广泛、更强劲的扶贫力量,从而为提高农村扶贫脱贫效率,为优化扶贫脱贫效果创造必要的条件。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来看,精准扶贫可以说是构成具体振兴实践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意味着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就必须让乡村社会全面脱贫。与此同时,要让乡村脱贫,就需要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乡村产业兴旺起来后,广大农民也就能摆脱贫困的困扰。因此,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就包含着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精准有效地推动贫困乡村的产业振兴与发展。其次,在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过程中,会包含着对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治理。贫困问题是农村的社会问题之一,预防并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实施精准扶贫,其意义就在于更加有效地治理乡村贫困问题,促进乡村社会得到协调发展。此外,乡村振兴最终要达到让乡村社会生活富裕的目标,那就意味着乡村将彻底告别贫困,乡村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乡村,到2017年年末乡村依然有3046万绝对贫困人口。要全面消除乡村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进行更加有效、更加精准的农村扶贫。因而在这个意义上,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既必要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乡村振兴需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既然精准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重要构成(因为乡村只有全面摆脱贫困之后才能走向振兴),那么,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就需要确保精准扶贫顺利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从当前现实来看,乡村振兴中的精准扶贫所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每年必须让1000多万的农村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而且就仍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农村贫困人群来说,他们的贫困问题更为特殊,扶贫脱贫的难度更大,因为他们的致贫因素更为复杂多样。要保障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所设定的目标,比较可靠的路径就是要建立起在农村推进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