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金三林:深刻认识乡村价值 科学推动乡村振兴

时间:2020-02-11 11:15:08 作者:金三林来源:爱思想阅读:8313


  坚持价值导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各种价值不是独立的, 而是高度融合的。如乡村的生态价值既表现在生产方面,也体现在生活过程中,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经济功能;乡村经济价值中也渗透着农民生活和文化价值,生产过程中也表现出互助与组织等社会价值。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乡村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和政治功能,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在一个阶段,可以重点推动某一两个方面的工作,但不能以偏概全, 不能重经济轻生态、重产业轻其他、重物质轻人文,特别是要处理好乡村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与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关系。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和政治功能在乡村普遍存在,但在不同地区的重点不同。比如,在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 农业生产功能更强;在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地方,生态功能更强; 在古村落、民族村寨等地方,文化功能更强;在城郊村、重要物流节点周边村,产业功能、社会功能更强。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个性化推动,特色化发展。而且,一些村庄的价值和功能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村庄会逐步消失,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会减弱,其他功能则可能加强。因此,要有历史的耐心,适应村庄功能的变化,逐步强化其他方面的功能。

  坚持以城带乡推进乡村振兴。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和乡村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城镇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产品进城和城市消费下乡等)、要素支持、技术支撑。可以说,乡村价值的发挥与城镇化水平高度正相关,城镇化水平越高,乡村的稀缺性越强,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更明显,乡村的价值功能才更加显化。因此,推进城镇化与推进乡村振兴是相互协调的,必须两条腿同步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首先, 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才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5%,在中西部地区,这两个比重更低。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应我国产业布局调整的新趋势,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市民化。其次,要完善城乡一体的空间布局体系,推动产业、人口、设施在县城—集镇—特色小镇— 中心村—居民点形成梯度布局。特别是要加强集镇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当好乡村商品进城和城市资源下乡的中转站,使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能直抵乡村。

  坚持增强连结性推进乡村振兴。资源和要素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产生价值,否则永远只是潜力。乡村价值的发挥,不论是农村商品进城,还是城市人员和要素下乡,都要求城乡之间、乡村之间要有紧密的连结性,降低流动成本。增强乡村的连结性,需要健全城乡一体的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流;需要建设互联互通的乡村交通体系,畅通人流和物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乡村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国家实施道路村村通等工程,极大改善了乡村的交通条件。但村村通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划来安排的,只是点到点的连接,多数地方没有对村庄乃至乡镇的道路进行科学规划,一个村可能与相隔10公里的自己所属镇区有硬化路,但与相邻2公里的另一个镇区没有路。很多乡村虽有路可通了,但整体的连结性仍然不高,严重制约了发展。这些地区要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时机,通过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科学规划乡村道路网络,打通跨村跨乡跨县的断头路,增加连接线,织密路网,特别是加强中心镇与高铁站等骨干交通节点的联系,真正让城乡之间的人员、商品流动起来。

  坚持加快城乡双向开放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二元体制是制约城乡要素流动和平等交换的根本性制度原因。彰显乡村价值、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既要提升进城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也要解决城里人在乡村的公共服务问题。比如,城市老年人在乡村养老、医疗的问题,乡村新就业人员、专业人才参加城市社保的问题,乡村创业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等。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依托城镇改善乡村医疗、教育条件,完善面向乡村的异地就医结算、异地参保体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更好地吸引城市市民下乡、农民工返乡、“新乡贤”回乡,以乡村的价值吸引更多人才、凝聚更多人气,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略)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13期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