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美学经济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修武实践

时间:2021-04-12 08:00:00 作者:邱 晔来源:不可思议的修武阅读:10059


  (二)以美学设计重塑资源

  如果说党建美学像星星之火,点燃了广大群众对美学的热情,那么美学设计则像一个灯塔,照亮了自身,让修武对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与发展定位进行了重新思考,同时也向世界敞开了自身,将外面的人才与资源吸引过来、链接进来,与本地资源产生新的化合。正是在这种“内外兼修”的思路中,修武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也越走越远。美学设计对资源的重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激活与引流。修武以战略顶层设计,规划美学经济发展战略,激活沉睡资源。在党建美学基础上,围绕党建美学、乡村美学、山水美学、工业美学等8个方面,搭建起县域美学经济的四梁八柱。精心打造汉服文化产业聚集区、大南坡乡村美学示范区、岸上民宿小镇等13个美学项目集群,以及天空之院、田园居书屋、七贤会客厅等首批55个美学经济示范项目,拉伸美学经济“骨架”,填充美学项目“肌肉”。

  同时,广泛邀请知名设计师在县域内打造美学建筑群,建设旅游核心吸引物,为美学经济打开流量的端口,搭建全域旅游的标志点与引爆点。修武把设计师称为和科技人才同等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提出设计师团队是一切美学元素的原动力。2017年以来,修武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吸引了70余位海内外优秀设计师来到修武,并创建了设计师与在地资源项目对接、在地美育服务等密切相关的“美学公社”App。经过4年多的探索,修武成功探索了一套与顶尖青年设计师联动,以低成本、高收益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可复制有效路径。这一路径从源头上解决了全国2900多个县域如何激活美学资源、释放美学影响的问题。

  第二,活化与再生。通过原创性艺术与在地文化和产业的结合,传统资源与生产要素依靠美学设计的挖掘,地方活力被重新唤醒,传统文化亦得到新生。修武学习荷兰的设计审核经验,建立了系统的县域“美学项目评审把关”等5项评审机制,由县长任美学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确保项目“无设计,不建设”,常态化开展“乡镇美学项目观摩”活动。通过美学项目的审核与观摩,修武目前已经实现了美学项目和美学产品在全县所有乡镇全覆盖。

  一个个在地化的美学设计项目犹如投入湖中的一颗颗小石子,激起圈圈涟漪,延伸影响到当地的产业、文化、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借助在地化的美学设计,一些本土老工匠、手艺人获得鼓励,重拾老手艺、利用老材料,甚至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例如乡村设计师彭志华将西村乡金岭坡村一座荒废20多年的山村学校改建成为五星级民宿“云上院子”。不仅将人们乡愁记忆中的麦香磨坊、水缸古井与田园诗书一一寻回,塑造出城市人最“稀罕”的美学体验,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凿开了致富创收的新通道。

  第三,提质与增效。美学设计在重塑资源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保障原住民的利益,使其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同时也注意挖掘和释放潜能,提升地方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以云台山下的岸上民宿改造为例,政府通过搭建桥梁,引进知名设计师团队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学产业业态把关,实现了以小托大,以500多万的政府财政投入,带动2个多亿的村民自建资金投入,为岸上村带来了质的变化,岸上“招待所”实现腾笼换鸟,成为星级民宿群。不仅岸上村的整体风貌实现了蝶变,村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的岸上民宿街区一户一风格、一户一业态,节假日平均入住率接近90%,不仅成为《人民日报》点赞的“小镇夜经济样本”,还带动岸上村7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修武还针对全县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特色文化、传统工艺、古建筑等资源分门别类,建立美学资源库,通过“美学设计+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在美学产品和美学IP打造中突出乡土底蕴和在地属性,抓住产品美学价值利润倍增的“牛鼻子”,建立具备县域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例,通过美学设计,打通美学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获得更多的现金流。例如经过美学设计后的云台冰菊,其美学附加值得到大大提高,从原有的一斤20元卖到了一朵20元。

  第四,保护与涵育。广大修武人越来越意识到,修武独特的美学资源才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让这些美好资源传承下去成为资源开发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修武在美学设计战略中不仅注重对在地文脉、古建筑等历史资源的保护,也注重对当地社区文化的更新与在地群众的美学涵育。在大南坡,从保护单一建筑物扩展到保育整个历史文脉,从保育建筑物扩展到保育社区网络和生活方式。同时,不同于一些大拆大建的乡村建设路径,修武提出以“针灸点穴”的美学设计来保障原住民利益,实现“振兴乡村,留住乡愁,传承文脉,涵养美育”。确保设计师精心雕琢的每一处美学建筑,都能成为一本培养审美气质、传递经典艺术、传承历史文脉、承载历史乡愁、寄托美好生活向往的“乡村立体教科书”。

  (三)以美学产业促进融合发展

  在修武美学经济发展模式中,美学产业成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催化剂与发动机。美学产业是以美学价值的创造与增值为核心,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育、乐”等产业为基础,整合传统一二三产业而形成的独特美学产业聚类。而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发展核心,围绕山水美学、优秀传统文化、美学建筑等旅游美学资源,系统化打造的美学产业集群正在修武蓬勃发展。

  第一,三产融合。修武围绕“美学+旅游+N”的思路创新性发展全域旅游,以美学体验服务产业为头部引领,实现对美学加值产业和美学内容产业的协同带动,进而围绕不同主题的美学价值生产,形成关联性产业的美学价值产销闭环。例如,围绕服饰美学主题打造汉服产业集群,以云台古镇为载体,举办“永不落幕的汉服节”、建立汉服文化体验店、汉服博物馆,同时大力引进和着力发展与汉服相关的生产企业。再如,以因恋玫瑰有机种植园为载体,挖掘玫瑰美学价值,邀请哈佛大学设计师团队设计“因恋婚礼堂”,建立玫瑰化妆品生产研发中心,以此形成集玫瑰种植观光、化妆品生产研发、游客体验消费、高端订制婚礼等功能于一身的融合美学产业与美学消费市场的产业闭环。

  第二,景城融合。统筹城区和景区的业态布局,实现二者的联动推进。在城区,发挥修武千年古县厚重的历史文脉优势,重点开发文化感知游项目。在景区,以山水景区转型升级为重点,重点布局高端体验、休闲度假游项目。围绕“Z世代”消费群体崇时尚重体验的美学消费偏好,设计“云台山电音节”“永不落幕的汉服节”等美学消费活动,成功构筑了云台山与城区融合发展的新通道。同时,通过在县域内网状布局标志性美学建筑、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并与在地化的美学产业新业态联动,让全域旅游的活力指数倍增。

  第三,城乡融合。修武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美学项目为载体,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着力推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小城镇试点县”和“全省乡村建设样板县”。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城乡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修武优先在乡村布局美学项目,政策资金和专家力量也均向乡村倾斜,为乡村发展打开快速通道。同时通过“政府+N”的“美学之手”模式,在社区营造、城市与乡村文化更新、家庭教育、全民美育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与发展基础。

  第四,“两山”理论与传统文化创造性融合。通过美学经济实践,修武不仅成功找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摸索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借助美学经济也能变成金山银山的经验。这一探索既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丰富了县域实践,同时也深刻体现了“两山”理论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上,由乡村生态向传统文化延伸的时代新内涵,是在新时期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大胆实践。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修武放弃以往乡村工作大拆大建模式,坚持以美学经济为引领、文化复兴为根基,将山村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延伸发展为乡村民宿、乡野美食、文化创意等核心产品,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