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杨东平:只要择校存在,家长的焦虑就解决不了

时间:2021-09-04 07:54:2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阅读:4677


至于《民促实施条例》中民办高中跨区招生的规定,相当于做了一定妥协。但总体而言,像以往那样野蛮的跨区招生将会得到遏制,这样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衡水中学这样超级中学未来会怎样发展还不好说,毕竟它已经成为河北地区的品牌。我的希望是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逐渐正常化,变成两所独立的学校,将捆绑招生的链条切断,招生规模得到控制。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会走向何方?你也提到过大民办教育,这一理念如何理解,怎样实现?

杨东平:中国民办教育一定要摆脱资本化方向,回归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本质上来。但我们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又非常难。我们国家办学门槛太高了,整体来说,中国教育举办权并没有开放,这也使教育家办学难以实现。不久前,我走访一所民办学校,学生只有200人左右,属于小规模学校,但要满足办学条件,获得办学资质,要投入6000万元。在丹麦,任何一个家长都可以举办学校、幼儿园。该国的普惠性幼儿园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只要招满18个学生,持续办学一年以上,就可以合法化,获得政府占办学成本70%以上的财政支持。这就叫主权在民,开放教育,这也是大民办教育的实质。如果中国能够允许家长、社区自主举办小规模学校,中国教育的多样化和创新性能得到一部分有效解决。

从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来看,另一项重要改革是公办学校的体制改革,促使其成为创新型的学校。就像美国的特许学校、韩国革新学校、中国台湾实验学校的改革一样,保持学校公办性质不变,教育局和学校签订契约,设立一定的改革目标和考察期限。学校有办学自主权,做创新实验,教育局逐年评价,达成目标继续办学,否则办学自主权被收回。公办学校体制改革在中国内地还没有启动,但这是趋势,有助于公办学校形成自身的活力和多样性。

技能型人才至少应在高职来培养,而非中职

中国新闻周刊:这两年,中考也引发公众热议。多地中考录取率在50%上下,被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国家政策层面还有普职比大致相当的规定,这被认为对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普通高中和中职1:1的分流,你怎么看这个政策?

杨东平:在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升普高的比例是不一样的。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升普通高中比例是非常低的。一个县就一所普通高中,大概只有1/3学生能升普高。到2019年,全国范围内,高中阶段普职比大致为6:4。但各个地区又有所不同,北部一些省份普高比例更高,超过60%,东南沿海地区差不多在50%左右。

产生差异原因或在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市场、产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吸纳能力。因此普职比绝不仅仅简单是做一个规划,要求1:1的前提,是要看有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强行规定普职比,会进一步加剧教育恐慌,除非职业教育做得非常好,有很大吸引力。即便职业教育发展很好,也不宜用普职比去规范。在国外,这种比例是自然形成的。

近两年中职招生人数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开通了3+2的中职升大专的通道,也就是说报考人数的增加是为了升学,而非面向就业。这也和引导学生更多选择职业教育的初衷有偏离。

在眼下,中职教育的水平是非常差的,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从产业升级和发展来看,中职生不太符合需求,所以以后对普通劳动力的要求应是高中毕业,包括更多技能型人才,应在高职这个阶段来培养,而不是在中职。

就职业教育而言,一个非常基本的前提,必须依托企业和产业来办,而不是教育局办,教育局只能办普通学校。因为办职业学校的成本是普通学校的三倍左右。中国中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能办出好的职业学校。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