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对不起,大象北上的奇幻之旅,根本不浪漫

时间:2021-06-10 00:04:21 来源:凤凰WEEKLY阅读:6890


从绝对数量上来说,中国的野生亚洲象,比熊猫都要稀缺。

但是,为什么250头大象,会带来这么多的冲突?

栖息地的压缩,是最根本的原因。

就不提现在的云南在发生什么,我们想想河南的古称。

曾几何时,河南也是一片气候温润之地,从黄河到淮河一线向东,中国中心地带都生活着不少大象。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 河南电视台的台标,就是一头大象的造型

但是2000年后的现在,中原再也见不到大象了。大象一路向南退去,现在仅仅在云南靠近边境的地方,才有他们生存的一线生机。

究其原因,除了大尺度上的气候变冷,更有不少人为因素。

人类的生活需要农田,而大象需要温暖的森林。在这千百年里,古人把大象生活的森林都改造成了田园,土壤的水分涵养功能下降,原先散布在华北平原上的九个巨大湖泊都大部分干涸。

森林和巨大水体的消失,再加上寒冷期来临,江淮流域从商代至今的年均气温下降了好几摄氏度。环境的改变,才是热爱温暖的大象,逐渐消失的真正原因。

而目前,最适宜大象生活的区域,在西双版纳也只占了不到5%的面积。

〓 图中深绿色部分为适宜野象居住的区域。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张立教授的演讲

所以,农田里的稻禾成熟时,也就自然成了大象的食堂。

〓 野生非洲象在旱季时每天要跋涉几十公里,寻找食物和水源。

在人们看来这是“攻击性”,但大象也不过是想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已。

云南普洱的的村子里,经常有野象造访,不仅仅是为了觅食,更是为了寻找它们生存必需的盐巴。

原本野外天然的盐碱池,因为建造灌溉水渠而消失,野象只能闯入村民家中,吃铁锅、被褥,摄取上面的盐分。

发现这一点后,张立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普洱的林地里挖了两个人工盐碱地,埋了两吨盐在地底下。

大象就再也不去村里找盐了。

大象,何以为家?

大象是自然界的奇迹。

它们是自然界少有的能理解死亡的动物。

当一头大象死去时,其他大象会聚集过来,用鼻子触摸死者的下颌骨或者头顶,有的大象还会往死者身上播撒泥土和树枝。

大象会记住家族成员死亡的地点,甚至在几年以后回来拜访。

大象也是怀孕周期最长的生物——母象怀孕22个月,才能诞下一头小象。而象群们还会集体庆生,他们会一起竖起鼻子鸣叫,迎接小象的到来。

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幼象,是在泰国清迈的大象营地里。

它的皮肤稚嫩,鬃毛蓬松,因为尚且年幼,还没有参与到商业化的大象表演中去。

游客可以买一大罐鲜奶,做为投喂。小象便用鼻子卷过,一饮而尽。

等待它的,会是怎样的未来呢?

象夫介绍说,每头象都会学习一个特长项目。笨一些的,就学按摩和转呼啦圈,最聪明的那些,可以学用鼻子作画。

这也是一种生活。

但我想象着,它可以不是生活在这样的栏笼中,而是在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森林里;虽然没有象夫们每天辛勤割来的玉米杆和椰子树饱腹,但是小象可以慢慢学会使用自己的鼻子,学会寻找食物,品尝新鲜的河水和青草树叶。

〓 每一只小象,在学会使用鼻子前,都要与自己的鼻子搏斗很多次

我想象着它在野外生活的世界,一觉醒来,亲人在侧,它会用自己稚嫩的脚掌练习攀爬,却爬不出她们缜密的爱。小象便接着翻身去欣赏这个天为被地为席的千千世界。

回想起云南的这15头大象,他们一路向北的奇幻旅行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与快乐,但也有悲伤和忧虑:

故土变迁,新家难寻。

我们担忧着再向北,气候变冷,便再没有适宜他们居住的家园了。但是大象却未必清楚。

他们的去路和归途一样模糊。

不知到何时何地,大象们才能结束流浪,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

参考资料

"峨山六日:大象挺进昆明之前”,公众号:南方周末,2021-06-03

“不足300头的野生亚洲象,它们的家在何方?”, 公众号:猫盟CFCA,2021-05-31

非洲的青山,狮野寻踪,北京出版社,2019年7月。

部分素材来源于澎湃新闻、知乎网、豆瓣鹅组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