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12-22 11:27:50
扶贫工作有特殊性,不能做表面文章,“既要从驻村干部自身找原因,各级主管部门也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些真抓实干,不搞花拳绣腿”。这迫切需要相关部门拿出行之有效的手段,破除顽疾,助力脱贫攻坚。
- 2017-12-21 17:11:56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素质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也愈发强烈。面对民众的质疑和不信任,政府部门不应该只是自叹委屈,抱怨民众“不善良”,而更应该从自身角度进行反思。
- 2017-12-19 13:26:44
“宜”字是扎实推进清洁取暖的重要遵循,只有在清洁取暖涉及的能源供应、工程建设、价格补贴、安全监管等各环节落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才能把好事办好。切不可因政绩考核强压任务,盲目冒进。
- 2017-12-18 15:23:14
在扶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干部担心上级考核没有错,但考核的压力应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落实在提升工作效率中。反过来说,罔顾“群众利益无小事”、只会对群众“发狠”的干部,会严重挫伤群众感情,令精准扶贫执行不到位,甚至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这样的人与事必须引起高度警惕,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 2017-12-18 15:02:15
厕所革命,管理工作不能松。厕所革命,不是软硬件一建了之,厕所的建后管理,群众的使用感受,才是关键。管理厕所,应形成责任制,公示责任人,引进群众监督,实现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坚决防止和杜绝厕所无管理或管理不到位。
- 2017-12-14 16:42:32
从早期的网约车,到现在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都曾有过以大量烧钱方式占领市场的经历。有人质疑,这种共享本质上不过是一场资本的盛宴。共享经济代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当有自信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共享之路”。
- 2017-12-11 16:59:19
治理是常态,民生是底线。把好事办好、把大事办正,考验的不仅是现代化治理的智慧,更有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初心。规划在先、民意在前,懂得各美其美、尊重个性差异,多接地气、多爱惜公信羽毛,锻造一个开放而活力的城市治理系统,误会就会少一些,共识就会多一点——那些裨益公共利益的专项行动,就断不会成为舆论场的敏感语汇。
- 2017-12-08 17:05:53
尽管各地近年来都对教育“三违”亮出红灯,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其结果自然是禁而不止。治理教育“三违”已是迫在眉睫,而取得成效的关键则在于“零容忍”。倘若各地都对教育“三违”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实行“零容忍”,相信治理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 2017-12-06 17:14:48
在很多人看来,“女德班”不仅令人惊异,而且可笑。不过,出现这样的“女德班”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其荒谬得像个笑话,稍有常识的现代人都会戳破其中的破绽。可怕的是,一旦公众把这些腐朽糟粕等同于传统文化,这既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非国家社会之福。
- 2017-12-01 16:22:25
尽管陈某年事已高,发生这样的事故令人同情,然而,年龄绝不是左右法律的主观因素,触犯法律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陈某横穿马路获刑理所应当。这也再次为我们上了一堂警示教育课: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 2017-11-30 16:29:11
近期,虐童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全力防范,把握好幼儿教师进入门槛这个关口,做好资格审查、背景调查以及行为审核等工作,将有“前科”者和不合格者拦截在幼儿园的大门外,不给他们有任何伤害幼儿的机会。
- 2017-11-29 15:28:09
“弱虎食子”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虎毒不食子,而对于“食”子之“虎”,人们往往会冠以残忍无情的骂名。但在此类案件中,人们却很难说杀人者如何残暴无人性,更多的只能是哀叹。以社会助力形成社会合力,以公力帮扶补充私力救济,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
- 2017-11-28 16:07:55
朱洪华从苦干实干、群众认可的好干部,堕落为严重违纪违法的阶下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错将手中的公权力当成了自己的私器。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严格分清“公”“私”的“楚河汉界”,始终用手中的公权力为群众谋利益,以实干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赖。
- 2017-11-27 13:03:50
当小偷被群众抓获后,往往出现动用私行的情况。尽管小偷的盗窃行为并不值得同情,但滥用私刑同样不对。不过,有“私刑”的存在,也间接证明我国司法公信力仍有不足。小偷违法成本低、大众法律常识缺乏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 2017-11-27 12:55:34
在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中,有一类最为突出,即形形色色的虚假健康信息,其中既有夸大其词的虚假医疗、保健食品广告,也有各种冠以专家说法之名的伪科学,可谓害人不浅。随着信息传播渠道日趋多元,人们在生活中遇到虚假健康信息的情况逐渐增多。虚假健康信息泛滥,需要多方下手,下猛药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