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千年之城从规划蓝图变现实画卷

时间:2020-05-28 14:39:32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21.jpg

上北京”。——曾几何时,通州的老住户们要去一趟北京城里,总习惯这样说道。

看似不经意的三个字,背后是深刻的时代烙印。

但现在,您要遇见土生土长的通州人,对方会特别自豪地告诉您:现在咱通县——哦不,通州——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市委市政府都得上这儿办公。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横空出世”源于2016年5月27日的一次重要会议。当天,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从此,这座千年之城奏响了建设序章。今天,距离这一重要会议召开已经整整四年时间。北京城市副中心已从“大写意”逐渐变成气势恢宏的“工笔画卷”。

被定位北京新“两翼”之一,副中心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短短四年中,这座迅速崛起的新城用创新实践诠释了新时代背景下,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生态优先,在森林水系中营建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广袤山区如此,对于一座平地而起的新城亦是如此。

如果从高处俯瞰,你会发现,城市副中心被蜿蜒的河流、苍翠的林带簇拥环绕,“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

眼前这醉人美景,三分出自天然,七分出自人力。

在启动建设之初,城市副中心就规划了“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两带”分别是指副中心和朝阳区交界处的西部生态绿带,和副中心与北三县、武清区交界处的东部生态绿带;“一环”是副中心核心区外围的绿色休闲游憩环;“一心”是副中心中间区域的大尺度绿色空间。

与“两带、一环、一心”交织的是通州富饶的水系:北运河、潮白河、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

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格局的确定,相当于在大地上画下了一道道无形的“生态红线”,遏制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让新城孕育、成长于清新自然的生态画卷中。

 22.jpg

——造林。2018年、2019年,城市副中心新增绿化共8.85万亩,在副中心核心区周边形成潮白河生态带、东南郊湿地、马驹桥湿地三座万亩以上森林湿地。宋庄文化公园、东郊森林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20多座新建公园拔地而起。截至去年底,绿色休闲游憩环已有8个公园基本建成。今年计划实施张家湾公园(三期)、梨园文化休闲公园(一期),预计增加城市绿地3445亩。

今春,城市副中心的大尺度造林绿化仍在迅猛推进。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为载体,全年将实施造林绿化2.35万亩。最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副中心的中央公园——城市绿心。这座在原东方化工厂地块上建设的大尺度公园,将在今年9月底对市民开放。它将是副中心“有生命力的地标”,是开放共享的市民活力中心。

 23.jpg

——治水。通州区多河富水,但有河而河不活,有水而水不清。

千年北运河是通州的历史文化名片,但多年来因为“又脏又臭”,老住户恨不得掩鼻而过。这两年,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清淤泥、拓河道、建管网、净水质,水利工程措施和生物净化措施一起上,河道平均宽度从80米达到了200米,部分河段达到了300米。河水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五类,实现了不脏不臭无水华。

2019年10月,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首次实现旅游通航。随着综合治理工程的进一步实施,预计明年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将全线通航,未来游船还将一路驶向下游的河北天津地区,成为贯穿京津冀的一条动人“蓝丝带”。

通州地势低洼,为保证城市行洪安全,史无前例的“通州堰”分洪体系建设正在副中心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上蓄、中疏、下排的分洪体系,城市防洪标准将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为100年一遇。

造林治水齐头并进,为副中心构筑了绿色的生态基底和强有力的生态屏障,也为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善标准,建设新时代精品城市

作为一座新城,城市副中心该如何建设?

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中这样表述。换言之,副中心建设将是北京“首善标准”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副中心核心区域,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在紧张忙碌的建设中。这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预计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室里,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立体沙盘格外“吸睛”。沙盘在工作人员的控制下,可分层升降,直观展示副中心站地面层和地下三层各自的建设规划。

沙盘显示:地面层是都市生活圈,地下一层是城际车站进站厅、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地下二层是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以及地铁平谷线、地铁101线、地铁6号线的换乘空间,并布置了社会车辆与出租车上客区;地下三层是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

    枢纽站地下空间平均深度为32米,与地面层的商圈呼应、连接,形成一个立体的都市圈。通过独特的建筑设计,阳光可以从地面直射到地下二层的车站候车厅。这个温暖的细节,让地下站台顿时增色不少。作为副中心未来的交通中心、“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副中心站将连接M6线、平谷线、M10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京哈铁路、城际联络线三条铁路线路。通过京唐、京滨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

不仅是交通中心,还是商业中心。为方便市民旅游观光休闲,枢纽站的地面层将建设一条长约2公里的空中走廊,串联北运河码头、枢纽站地面主要商业楼宇和六环路入地后在原路段上新建的高线公园,让运河、商圈、公园林地有机衔接。绿色生态、舒适宜人、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是副中心践行“首善标准”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体现在副中心正在推动建设的每一个重大工程。

东六环入地改造是交通体系中的又一个大手笔。该工程于去年底开工,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各组团之间的11条东西向城市道路将实现贯通,有效缝合城市空间,织密城市路网。

项目将现状双向四车道拓宽改造为双向六车道,结合缝合城市空间需求,万盛南街至潞苑二街段有9.2公里将入地。”项目负责人介绍,隧道段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每洞布置3条车道分为三层,上层为排烟通道、中间层为行车通道、下层为疏散救援通道,将有效缓解东六环路的交通拥堵,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不同于常规的道路改造,东六环入地后,地面上原有的东六环主路将建设为高线公园并改造成为慢行系统,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这在本市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城市绿心为小动物预留无人为干扰的“生活区”,副中心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三大建筑建在森林里,建设四通八达的慢行系统鼓励绿色出行,地下综合管廊杜绝道路“拉拉链”、盘活地下空间资源……城市发展新理念渗透在每一个建设工程中,新时代精品城市呼之欲出。

承接转移,优质公共资源排队入驻

城市副中心建设并不是简单造一个新城。作为在其中居住和办公的市民来说,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如绣花般精细的城市治理,相比于崭新的建筑更能带来舒适和温度。

刚刚迈入副中心时代的通州区,无论是市政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配套,亦或是城市管理机制,都存在显而易见的短板。

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副中心的建设实际上是对城市功能的优化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副中心建设启动后,一个显著变化是,北京城区扎堆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开始有序向副中心转移。通过承接城区的优质资源,副中心的公共服务短板正在补齐。

2019年在城市副中心,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实现开工,北京学校小学部、潞河医院四期建成。2020年副中心在改善民生,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方面继续发力,年内推动83个聚焦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教育医疗领域。

    数据显示,市区财政对副中心教育的投入三年来实现连续增长。各学段学位数也实现了扩充。黄城根小学台湖校区即将挂牌、胡各庄校区去年9月已经开学;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一园两址、北京五幼都已经开园;北海幼儿园一园两址主体结构封顶,正在做室内外装修;德闳国际学校亦开学招生;首师大附中、景山学校通州校区也在加紧建设中。

通州自有资源也实现了扩充,其中运河中学附属小学、高中部扩容的初中,相继开学;马驹桥燕保家园拔萃学校及附属幼儿园去年投用;还有永顺杨庄小学亦开始进场组织施工。仅2019年,全区中小学通过新建扩建就增加了8800个义务教育学位,新建幼儿园13个,扩增学位4290个。

医疗公共服务改善同样显著:2018年年底,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投入使用,副中心有了第一所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底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大楼投入使用,拉开了东直门医院主体东迁序幕,副中心有了三甲中医医院;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计划2020年年底投用,届时副中心将再添一所三甲综合医院……

对标北京主城区,城市精细化治理也取得长足进步。通州老城区140条背街小巷在过去3年的提升整治中旧貌换新颜;生活垃圾分类在社区有序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为市民营造更舒适更智能的人居环境。就在今年,副中心还要向“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冲刺。创建成功后,副中心将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森林城市。

创新机制,市级赋权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一年多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发生了若干引人注目的大事——

2019年1月11日,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副中心。首批35个部门、165家单位进驻副中心办公。

2019年1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员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

……

而在2020年,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莫过于市级政府对副中心管委会的赋权——今年3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市级行政权力的决定》发布。市级政府赋予副中心管委会首批30项职权,4月14日起正式生效。

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运转效率、建设发展速度与体制机制密切相关。构建适应副中心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副中心建设的重要课题。这次赋权,正是增强各方面合力、提升副中心建设管理整体协调性的重要尝试。

眼下,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框架正在有序拉开,加快项目落地是现阶段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首批赋权结合当前副中心建设的发展阶段,重点围绕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落地的实际需求,在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等相关领域赋予了副中心管委会一部分市级的职权。30个赋权事项中80%与项目落地直接相关。

从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审批,到土地一级开发、土地拆迁征收,以及土地供应,再到项目建议书审批、投资项目核准,可以说打通了项目落地的一系列关键环节,实现了一类权限的整体性下放,有利于审批从单件事向整件事集成,对于健全副中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政府赋权后,副中心管委会将根据规划建设的实际需要,灵活把握项目时序,动态完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安排建设任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行政响应能力,而且为副中心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空间,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市场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各类资源,不断提升副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当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副中心的产业布局将得以实现。聚焦行政办公、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围绕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通州口岸、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功能区,优质项目的进驻将为激发副中心经济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悠悠运河已流淌千年。它见证了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更迭、兴衰。

今天,在通州运河之畔,一座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的崭新城市正在迅速成长壮大。今天的建设者们,正努力把副中心打造成一座千年之城,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一个辉煌的篇章。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