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治理网!微信公众号:治理中国

确立生态人文社会环境理念,提升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时间:2020-03-29 14:47:57 作者:admin来源:中国治理网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就建设首善之区提出要求。我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到这些,需要确立生态人文社会环境理念,不断提升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首都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都基层治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和环境建设的新常态、能力尚显不足,与市委市政府对首都发展的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新期待相比,与国际一流大都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基层治理,涉及千家万户的社区、商场、学校、景区、商铺等,如何再进一步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实现人性化与法治化同轨并行治理的问题。如: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北京人文社会秩序问题,如何在基层、在人民群众的身边,让来到首都的人在短时间内也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真正体验到首都的“首善”,需要解决“黑导游、黑旅游公司、黑心医院、票贩子黄牛、野蛮执法,以及针对小商小贩缺少人性化管理,景区周边游客市场的欺行霸市”等问题;同时,需要杜绝在国际公共赛事活动现场频发的“京骂”等涉及首都居民的不良形象问题;有的措施处罚过轻,难以起到实际作用,如公共场合吸烟,需要有强力的惩罚措施。

    针对街道辖区周边的居民区、老旧居民社区附近的环境整治,特别是边远乡镇还存在脏、乱、差;基层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仍有待提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认知水平与领导能力,还无法完全适应市委市政府对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对于如何调动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现有的制度不够具体化,流程不清晰,让参与者有心参与,但无实质内容。有的街道办以及居委会和社区,对于公众引导生态行为、绿色生活方式普及、深化程度不高。各社区的物业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从物业公司的商业属性以及现实成本性角度分析,难以起到积极主动性作用,需要加强明确的责任措施。首都基层的生态环境工作方面也存在薄弱环节,一些乡镇街道无法做到积极主动研究分析本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与补缺补差工作。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维护首都的国际国内形象,建设和谐宜居之都,以高质量做好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人文社会治理工作,不仅是首都人民的迫切需要,更是事关国家声誉和民族形象的要求。

生态人文社会环境”理念的构成、思路和运用

生态人文社会环境”,是用生态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构建方法形成的理念,是“生态、人文、人居”的集合,包括生态系统、人文社会、人居环境三个组成部分。

    社会是由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在基层社会中,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居民与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物业公司和业主、租户,商场超市和消费者,酒店、景点与客人等等,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生态关系。正确理解生态思想,把握“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系统意识,有利于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共同建设万物共生、共存、共繁荣的美好世界。

    基层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要有“铁杵磨成针”的功力和心态,只有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到关键时刻才能发挥作用。强调以人文为核心,就是让基层工作成为“预防员”,而不是等出事之后、问题曝光之后的“灭火队”,主动化解问题,主动消除隐患,主动而为,改变过于片面地被动听指示,等指令、等文件的运转机制。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这“一根针”时时刻刻都在考验基层干部干实事、抓改革、真落实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点多面广,相对繁杂,千头万绪,事无巨细,有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面临着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的问题大多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梳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机制,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积极探索基层生态人文社会治理新理念,创新改善方式方法。因此,要从生态人文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演进的规律,提出控制、调节与自调节的方法与技术手段;以“生态人文社会环境”理念贯穿“生态系统、人文社会、人居环境”三个有机体,形成聚焦基层治理目标的措施,有力地促进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实现。

    以创新理念提升首都基层治理水平的实践路径

第一,党建引领。构建新时代“党建+业务”模式,引领基层生态人文环境治理新格局,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深化,加快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以“红色赋能”党建工作为旗帜,以社会组织自身的专业优势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委、纪委积极主动联系渠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尚方宝剑”,对于不正之风敢于将工作案例涉及的问题提交相关的部门,以党的纪律进行遏制,为基层社会工作提供力量的支持和动力源泉;注重以党建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党建是基层整合资源平台的旗帜,只有旗帜飘扬,才能为社会工作树立方向,用党的资源来搭建桥梁纽带,从而为基层工作建立健全各方所需资源,把握体制内外互联互通的工作方法,最大化实现社会力量的整合并通过资源力量的有效释放,取得基层工作的优势。

党委领导是前提,政府负责是关键,民主协商是机制,社会协同是手段,公众参与是主体,法治保障是基础,科技支撑是条件。多方参与,齐心协力,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和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创造力,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第二,打造样板。引入系统工程的思路,构建基层生态人文社会治理新格局,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能够率先而为,发挥“首善有我”的精神,在基层社区设立“生态、和谐、人文、首善、宜居”样板,形成示范带头引领的社会效应。

积极探索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特别是在生态意识、人文环境、和谐宜居等方面夯实基层薄弱环节,打破传统体制机制藩篱,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搭建市、区、街乡镇、村(社区)和各部门的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各区的生态人文环境样板社区,支持推动生态人文环境示范在基层“百花齐放”。

通过一个一个社区把北京城市治理的“绿色、生态、科技、人文、智慧”等理念融入其中,推动生态人文环境样板示范在基层的实现,总结经验,对于引领全国基层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第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由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社会组织开发、对接或运营基层在生态环境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人文质量打造等专业服务事务,为基层街道及社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以“一街道一策”“一社区一策”,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的品牌项目建设,探索多元化激励举措,激发志愿者活力,构建生态人文环境治理新格局。

作者: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专职副会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

点击: